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发展的全过程,首先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深度和广度所造就的竞赛的蓬勃发展给予群众创造性的增长以前所未见的推动。在 1937—1940年间,苏联军工产品的增长速度是工业产品平均增长速度的3倍。正是工业化进程使苏联遏制住了法西斯的侵略,对苏联的命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据列利丘克(苏)《苏联的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等

材料二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国际比较表

轻纺工业发展阶段(工业化初期)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工业化中期)技术密集工业发展阶段(工业化后期)
美国71年(1790—1860)66年(1860—1925)31年(1925—1955)
日本40年(1880—1919)36年(1920—1955)24年(1956—1979)
中国18年(1978—1995)16年(1995—2010)11年(2010—2020)

——摘编自徐建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未来展望》

材料三二战后出现了若干引入注目的新趋势:一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国家保持了近三十年的经济持续增长;二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第三世界的崛起,一系列国家变成或正在变成“新兴工业化国家”,西方工业国的发展模式被打破;三是新科技革命引起新的世界性工业革命;四是两个对立的社会体系的形成和竞赛,使国家的发展格局变得异常复杂化。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苏工业化发展的相同之处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工业化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式工业化的意义。
2023-02-14更新 | 320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上,苏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为了满足粮食税条件下农村对工业品的需求,苏俄政府采取租让、出租等方式,把外国资本和私人资本重新引入国有企业,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根据人民委员会的法令,国家除直接管理约4500家最重要的大型企业,其余企业都可以出租给合作社或私人经营。1921年12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的法令解除了对小企业实行的国有化,将这些曾收归国有的企业通过出租的方式交还原业主经营,实际上使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非国有化了。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斯大林说:“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算做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他认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就是自杀”,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他号召创造“布尔什维克的速度”,认为苏联“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

——摘编自闻海《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关于工业化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提出上述看法的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6月,苏俄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决定恢复市场、货币机制,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对中小企业实行非国有化。下半年,国家退出拥有20名工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允许私人承租经营;同时准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允许私人开办商店。1924年前,外国企业与苏俄政府签订的租让合同有91份。1929年,租让给外资企业的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量的0.6%。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19294月,苏联在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决议中提出,“根据国家工业化、加强苏联国防力量与不依赖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总方针,工业基建投资主要用于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它要占全部工业投资的78%”。到一五计划结束,苏联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28年的48%上升到1932年的70%。

——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联)对工商业所采取的措施与实质。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工业化的突出特点,并说明苏联“一五计划”取得的建设成就。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列宁全集》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2-10-06更新 | 241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对传统理论和体制发出了严峻挑战,建立起了受国家政权领导但又为国家服务的特殊的“资本主义”,并且为小生产者的存在正名:农业上,每一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它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多打粮就能多得粮食,因此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在这一政策下,农民可以把多余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去出卖,这就打开了市场的大门,为商品的流转、商品经济的恢复和活跃创造了条件。此外,这一政策还改变了内战后期产品的免贵分配,允许商品买卖合并实行按技术高低、贡献大小付酬。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材料二   斯大林往往打着列宁旗号,大量地引证列宁的话,实际上斯大林与列宁的联系是非本质的。斯大林主义是背离列宁的思想的。在军事共产主义结束后,列宁强调把全国视为一个合作社,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长期的,并且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过渡形式,而斯大林对苏联体制进行了彻底改革。《消息报》评论员鲍文认为,需要彻底改革的斯大林模式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经济过程中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法,这也对此后的领导人产生影响。

——摘编自陆南泉《对斯大林模式的再思考》

材料三   关于苏联的部分观点

人物观点
美国前总统布什苏联发生的事情(苏联解体)是我们价值观念的道义力量的胜利。
一些西方学者极权主义这一管理体制最终必然走向可悲结局。
吴雄丞戈尔巴乔夫推行了一条“拆除社会主义大厦”的路线。

——摘编自林志彬《苏联剧变原因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斯大林模式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6月,苏俄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决定恢复市场、货币机制,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对中小企业实行非国有化。下半年,国家退出拥有20名工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允许私人承租经营;同时准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允许私人开办商店。1924年前,外国企业与苏饿政府签订的租让合同有91份。1929年,租让给外资全业的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量的0.6%。

材料二   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提出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他认为,俄国经济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因此必须利用政权高速度地发展经济,从发展重工业开始。重工业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资金一是靠国有企业的利润积累;二是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工业品出售价格,向农民征税;三是号召人民艰苦朴素,用发行公债的办法将消费责金转为建设资金。

——以上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联)对工商业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斯大林经济理论的影响。
2022-07-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聂伯水电站位于乌克兰东南部的扎波罗热州的东南部,其修建不仅是苏联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伟大创举,而且在当时成为苏联体制的标志性成果。第聂伯河水电站配合其它水电工程,构成一个大型的水上交通干线。此外,利用库水供向工农业生产及人口饮水,解决了该市多年用水紧缺的局面,还向邻近流域的工矿区供水。该地区的南部和克里木地区也赢得了欧洲粮仓的美誉,也是乌克兰目前第二大工业基地。在建立第聂伯水电站之前,扎波罗热州只是乌克兰一个普通的小城市,在水电站建成之后,迅速发展为重要工业城市、水陆交通枢纽。

——据张亮、李运栋《第聂伯河与葛洲坝水电站对城市经济影响的比较》

材料二

罗斯福政府于1933年成立了既有政府权力又有私人企业灵活性的公司——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负责该流域开发与管理,包括开凿内陆水道以便航运,修坝建立水电站,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结合发展水电开办化肥厂、炼铝厂、示范农场、良种场和渔场,旅游、野生动物保护、防治疾病、水生杂草等美化生态环境项目。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通过公众参与来协调各方利益以确保开发计划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所有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实现多方共赢……其卓有成效的开发与管理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谢世清《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管理及其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建设第聂伯河水电站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的启示。
2022-06-2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春,苏俄国民经济几乎面临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艰难困苦,引发了多起动乱和喀琅施塔得叛乱。列宁认识到:原来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严重脱离实际。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付秀萍、王印杰《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材料二   苏联的工业化计划是在1929年4月联共(布)大会上进行研究、苏维埃作出立法决议。斯大林一贯地强调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对重工业的投入,并保证其以最快速度发展。苏联工业化作为一个运动的全面开展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于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由1917年的不到3%到1937年上升为10%,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工业强国。

——摘编自梅春才《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2022-06-2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五)历史试题
9 .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在18501913年间,硝酸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899 800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制作肥料)、1 348 000吨和16 251 213吨……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

——《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银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清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发展的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两者不同工业化道路的体制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普京认为造成苏联式经济后果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苏联经济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2022-08-2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管“协约国”帝国主义者或德国的谢德曼之流、奥地利的伦纳之流这类资本主义的奴才颁布何种禁令,玩弄何种卑鄙手腕,都不能阻碍全世界工人阶级听到关于这个国际的消息并同情这个国际。这种环境是由劳动群众中间的苏维埃运动造成的,苏维埃运动已发展成为真正的国际运动了。

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实际上是在1918年创立的,那时,由于多年来特别是战争期间同机会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作了斗争,许多国家都已成立了共产党。第三国际是19193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的。

——摘编自列宁《第三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摘自张泽宇《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来龙去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产国际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4年至1934年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