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是所有制的单一性……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包括了所有经济部门和领域,其他的所有制形式遭到否定。二是国家直接对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三是始终坚持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不惜牺牲轻工业和农业,以保证重工业发展的高速度。”很明显,苏联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不可能使苏联经济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

——凤凰网《斯大林模式:苏联强大与衰落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斯大林模式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析其弊端。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2)依据材料二总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

材料三   1978—2008年,中国用短短的30年实现了一个从颓败到中兴的划时代飞跃,迅速踏上现代化道路。30年,经历了欧洲用两个世纪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30年,经济保持年均速度近10%的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电视政论片《解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实现“划时代飞跃”的基本经验。
2 . 抚今思昔,研究苏联经济建设,对我国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列宁文稿》

材料二   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必须发展各类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1)材料一中的公式蕴含什么深意?该深意在经济领域付诸实践的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中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有什么不同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苏联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1921年,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退向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边丽冉《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材料二   1929年被斯大林称为是大转变的一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急风暴雨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到苏联解体。

——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4 . 苏联工业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尝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工业发展已经超过1913年沙俄帝国的水平,但与同期西方国家的差距过大。围绕推进工业化的任务,苏联政府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明确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足够的国防基础。国家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集中一切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国家最需要的工业部门。“一五”计划还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在苏联的亚洲地区新建工厂与工业城市,从美国和德国引进大量的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方式,建立航空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新的工业部门。但轻工业品生产计划仅完成了80%,消费品生产投资下降,城市各类商品供应紧张,不得不再次实行商品配给制。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东欧卷》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苏联工业化战略的举措,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当时实施该战略的背景。
(2)据上述材料指出苏联工业化战略带来的经济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应对措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抚今思昔,研究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   列宁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列宁文稿》

材料二   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必须发展各类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公式蕴含什么深意?该深意在经济领域付诸实践的表现是什么?
3)材料三中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有什么不同主张?斯大林的主张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那些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6 .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材料三   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冲击的方法”和“围攻的方法”分别指苏俄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与“冲击的方法”相比,“围攻的方法”有何显著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原因及主要举措。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府角色发生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意义。
7 .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追求的方向,但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却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材料二   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

材料三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走过了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基本“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到1957年至“文化大革命”的“超苏联模式”,打倒“四人帮”后,才最终在新时期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突破,也首先是对过去传统的“苏联模式”来说的。

——摘编自陆南泉、马龙闪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斯大林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原因及主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的主要弊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府角色发生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学习“苏联模式”的表现及影响,列举新时期我国对“苏联模式”的创新和突破。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

8 . 材料一   列宁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列宁文稿》

材料二   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必须发展各类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1)材料一中的公式在苏俄经济领域付诸实践的表现是什么?这一实践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有什么不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体制的影响。
9 . 20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变”中发展,这一时期,带“新”的词汇频繁出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之“新”——罗斯福新政


材料二   苏俄之“新”——新经济政策

1921年10月14日,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


(1)结合罗斯福新政背景和相关措施解读材料一中图片的信息。
(2)根据苏俄(联)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相关措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材料二中列宁的观点。
2019-08-1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理)
10 . 抚今思昔,研究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列宁文稿》

材料二   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必须发展各类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材料三   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深刻的,绝不能像勃列日涅夫时期进行的改革那样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也不能像戈尔巴乔夫那样左右摇摆、朝三暮四。改革要有目标、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

——整——编自《苏联兴亡史论》


(1)材料一中的公式蕴含什么深意?该深意在经济领域付诸实践的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中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有什么不同主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苏联改革的成败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