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1928年世界主要国家重要工业产品产量的比较。表格信息揭示出
A.欧洲国家经济增长率落后于美国
B.美国工业发展速度跃居世界第一
C.苏联加快重工业建设的迫切要求
D.欧洲国家遭受经济大危机的打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注:1卢布=100戈比),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产品付给农庄的收购价格零售给居民的价格
小麦(每公担)10卢布10戈比216卢布
牛肉(每公斤)21一55戈比7卢布60戈比
牛奶(每公升)9—14戈比1—1.5卢布

A.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高B.工业建设资金的来源
C.集体农庄生产的效率D.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
3 . 下表展示的是1928—1937年苏联民众的消费情况(图中数据为相对的消费指数),由此可知

A.新经济政策激发了市场的活力B.人口增长抵消了工业化成就
C.五年计划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D.斯大林模式以重工业为中心
4 . 分析数据是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表是1917至1932年苏俄(联)经济数据表

1917年1920年1932年
工业总产值(亿卢布)10314.1368
煤(十万吨)29087644
原油(万吨)9103902140
钢(万吨)42219592.7
棉织品(亿米)25.31.226.94
粮食(百万吨)144.452.5111.6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1917至1932年苏俄(联)经济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苏俄(联)社会主义的探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1929——1933年苏联引进技术设备、利用外资等情况

据此可知,苏联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
A.消弭了美苏间意识形态分歧
B.表明美国极力转移国内过剩产能
C.有利促进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D.反映了苏联经济体制的逐渐转型
6 . 下表是1929—1933年苏联引进技术设备、利用外资等情况
年份事件
1929年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专门设立外国咨询局,负责引导引进技术工作;10月签订70个外国技术援助协议
1930年联共(布)十六大通过:“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
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
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外国专家近2000人,技术人员10000多人;共派遣2000多人次出国考察、学习,购买外国技术书刊
1933年苏联和美国正式建交;苏联从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124个

据此可知,苏联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
A.消弭了美苏间意识形态分歧
B.表明美国极力转移国内过剩产能
C.有利促进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D.反映了苏联经济体制的逐渐转型
7 . 下表是苏联1928年至1937年粮食、肉类产量的统计表。该表数据变化说明了
时间苏联粮食人均产量(公斤)苏联肉类人均产量(公斤)
1928~192947035
1930~193246020~25
1933~1937440~45015~20
A.新经济政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B.农业为工业化建设作出牺牲
C.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效一般D.西方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影响
8 . 下表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的排名,对该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
工业生产总值5532
机器制造业4422
联合收割机21
电力151073
6644
石油2322
5553
A.1913—1928年停滞不前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促进了1928—1932年工业地位的快速提升
C.1928—1937年工业不断发展得益于国家计划经济的开展D.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引下苏联经济得到了健康持续发展
9 .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政府官员会指导集体农庄的农民具体种什么、何时种、施多少肥、何时收割等,但统计收成(见下表)时,结果却不令人满意。这主要是因为
类别土地面积占比粮食产量占比
集体农庄97%75%
私人土地3%25%

A.农民丧失生产分配自主权B.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
C.集体农庄机械化程度偏低D.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衡
10 . 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中农业发达的地区,在1932~1933年却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饥荒”。下表3为苏联官方发表的1926~1939年人口统计资料(单位:千人)。对此次饥荒分析正确的是(        )
国家1926年人口1939年人口人口增长数增长率%
苏联147,028170,577+23,529+16.0
俄罗斯77,79199,591+21,800+28.0
白俄罗斯4,7395,275+536+11.2
乌克兰31,19628,111-3,084-9.9

A.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了乌克兰B.反映农业集体化问题严重
C.乌克兰经济落后于其它地区D.说明斯大林模式积重难返
2015-11-04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江西抚州临川一中高三考前最后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