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美国作家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中写道:“当预期中的大丰收没能实现时,地方官员奉命加强搜索被藏起来的存粮。在1932年11月的一场演讲中,斯大林认为农民故意阻挠他的集体化方案,借以挑战政权的威信。”这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A.削弱了苏联政权的威信B.阻碍了经济体制的转型
C.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违背了农民自愿的原则
2 . 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农业集体化运动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3 . 如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时间拖拉机数量(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2.71.7
1932年14.861.5
1937年56.193.0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
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
2021-07-08更新 | 8642次组卷 | 7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长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苏联(俄)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粮食政策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调整(如图所示)这些政策
A.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是苏联(俄)发展历程的历史见证
C.以牺牲农民切身利益为代价D.是计划经济体制推行的具体表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据此可以推知        
A.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增速高于苏联B.“斯大林模式”造成苏联经济下滑
C.“冷战”导致了美苏经济此消彼长D.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胀”危机
2020-12-19更新 | 331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0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
1928425.1355118.217330
19401831.716592.327.159564
增幅(%)330.08367.2549.0930.48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四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
2020-11-25更新 | 338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新全球史》中提到,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工业化,首先重视重工业的生产,然后才是消费品的生产,这意味着推迟了公民对工业化感到满意的时间。如人们获得诸如冰箱、收音机和汽车等消费品之前,政府建设了钢铁工厂和水力发电站。材料主要说明斯大林模式
A.开创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B.消弥了人民对消费品的迫切需求
C.设定的生产目标符合了当时的国情D.是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的工业化
8 . 下表为1931年春到1933年春苏联农民拥有的牲畜数量的变化情况(单位:百万匹、百万头、百万只)。这可以用来说明苏联
A.农业集体化阻碍了牲畜业的发展B.农业经济结构在不断调整优化
C.农业集体化使农民利益蒙受损失D.农业集体化不利于国家工业化
9 . 截至1953年,苏联牛、马、绵羊的头数仍未达到集体化前的水平,粮食产量甚至还低于1913年沙皇年代的水平。虽然搞了工业化,工业上去了,但市场供应非常紧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农业政策超越了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
B.苏联工业化速度过急、规模过大
C.计划经济限制了苏联与欧美的交流
D.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弊端日益显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如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
方式时间手播(%)马拉播种机(%)拖拉机牵引播种机(%)
1928年74.425.40.2
1932年51.728.320.0
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
2020-07-11更新 | 7169次组卷 | 8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