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932年,苏联组建了2502个机器拖拉机站,拥有14.8万台拖拉机,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生产计划,农庄则用农产品支付劳动报酬。这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A.农业机械化的完成B.经济发展的计划性
C.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2 . 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苏联为发展工业,向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2019-05-21更新 | 338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3届山东省沂南一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3 . 下表为1890~1938年部分大国的能源消耗量(单位:相当于百万吨煤)(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据此可知
A.能源消耗量反映了工业化水平
B.除煤炭以外的能源利用极其有限
C.大萧条对法德苏三国冲击较小
D.二战前美国工业产量超过欧洲总和
2019-03-01更新 | 140次组卷 | 4卷引用:【市级联考】重庆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019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以下数据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的1928年和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对该表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农业集体化运动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
B.五年计划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新工业化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途径
D.以指导性计划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2019-02-26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13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备战2019年浙江新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019-01-30更新 | 3062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3届甘肃省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卷
6 .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2019-01-30更新 | 4906次组卷 | 67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新课标Ⅱ)
7 .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2019-01-30更新 | 5753次组卷 | 104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卷2卷精编版)
8 . 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在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新建了许多重化工厂和配套企业,这一举措
A.有利于工业结构的改善
B.有利于工业布局的平衡
C.减少了企业运营的成本
D.提高了企业生产的效率
2018-12-2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小题训练15天(第六天)历史试题
9 . 下图是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工农业产值增长示意图,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苏联
A.严峻的国际形势急需实现工业化
B.经济建设中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优先发展重工业以提升国际地位
D.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018-12-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泰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