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和他的战友们计划在这里创办一份大型报刊,站在无产者一翼来宣传革命主张,团结工人阶级。马克思这个计划是他还在巴黎时就已经酝酿了。为了标明报纸同当年著名的《莱茵报》的承继关系,把它定名为“新莱茵报”,又为了表示它同时也是代表当前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利益,加上了副标题:“民主派机关报”。

——摘编自张光明、罗传芳《马克思传》

材料二   列宁从瑞士返回彼得格勒后,起草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明确地提出了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这年7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造了流血事件,下令通缉列宁。1020日,列宁秘密回到彼得格勒领导起义。第二天,他就制定了武装起义的计划。116日晚上,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了。列宁来到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所在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117日,伟大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天,列宁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宣布了由他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摘编自梦梵《中外名人成长故事》

材料三   1929年至1932年期间,苏联工业增长了一倍多,而美国工业下降了42%,英国下降了12%,德国下降了89%,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下降了88%。1931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近两千人,技术人员一万多人。苏联这一时期的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则近20%,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确像斯大林所要求的那样跑过了资本主义国家50年至100年的路程。

——摘编自王守海、王金存、林水源《世界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莱茵报”创办的政治与思想背景,并写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此前理论合作的三部作品。
(2)根据材料二,归纳列宁为十月革命所作的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9-1933年西方与苏联经济发展境况产生显著差异的直接原因,并分析上述差异对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全面实施后,农村富裕农民日益增多,到1927年大约有100万户。联共(布)领导人看待这一现象意见不一,担心市场发展会导致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增长。同时还要利用工农产品价格上的剪刀差来加速工业建设资金的积累。1928年初,国家收购上来的粮食只有51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9万吨。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从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着手改革苏联的农村经济关系,主要是在推行集体承包的同时,广泛实行家庭承包和个人承包的形式,允许农民终身占有和继承土地,鼓励农户独立经营。但由于苏联的农村人口只占左右,且多是无法到城市谋生的老弱妇孺,没人愿意承包,因为他们无钱投资购买机器,靠人力有宅旁园地就够了。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收效甚微,农业发展的低迷状态未能得到实质性改善,农民大失所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摘编自邓倩《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农业改革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推进农业集体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农业政策调整失败的教训。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3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以上材料均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

(1)指出材料一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概要评述斯大林时代所形成的经济体制。

2018-02-06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敦化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选集》,原文有改动

材料二 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1)据材料一指出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这是邓小平对材料一政策的评价,结合苏俄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据材料二指出苏联是如何处理农业与工业发展关系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
(4)苏联的建设模式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怎样的启示?
2021-06-18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聚战争资源上取得的成功以及这一战时体制中体现的某些“共产主义”的做法使得列宁一度认为,“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巨大成就,保证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按照这一指导思想,1920年9月,俄共(布)中央给各省省委的信中强调:“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同时,俄共(布)中央还决定,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直至关进集中营。

——摘编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而是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党内以斯大林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年年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材料三   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斯大林通过这种办法,使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

——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涉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苏俄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俄共党内对新经济政策产生分歧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3)据材料三,归纳苏联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行带来的消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你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出的基本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