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历史学家评论道:“(斯大林)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但他......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这一变化致使
A.农业集体化中存在急躁冒进情绪B.农业落后影响了工业的发展
C.政府对基本国情的认识日渐清晰D.国民经济建设比例出现失调
2 . 据统计,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这表明苏联
A.借助有利时机推进工业化B.基本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C.逐步接受了资本主义理论D.打破了美国的经济封锁
3 .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A.高度集中B.党政不分C.比例失调D.阶级斗争扩大
2021-10-22更新 | 457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对青山镇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二战前美国、苏联、英国、德国四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和四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统计表。其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国家是
A.苏联、英国、美国、德国B.美国、苏联、英国、德国
C.美国、英国、德国、苏联D.苏联、美国、英国、德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9年起,苏联设立外国咨询中央局,专门负责外国技术力量的引进和利用,与外国签订了70多项技术援助和咨询协议,并派大批专家和技术人员赴美进修,招聘大量外国专家和技术工人。这些做法
A.扩充了新经济政策的范围B.旨在扩大苏联的国际影响力
C.促进了工业化战略的实施D.突破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6 . 从1931年起,苏联开始对集体农庄下达生产计划指标,包括播种面积、作物结构、播种与收获时间、总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等,最后发展到连农作物的行距有多大,庄员家庭饲养的牛羊头数都由上级统一规定。这可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A.集约化经营推动了农业发展B.片面追求所有制变革的速度
C.农业集体化大力配合工业化D.经济体制存在着僵化的弊端
7 . 1931年,斯大林说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按照计划建成了1500多个大企业,工业产值相当于1913年工业产值的234.5%,其中机器制造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3倍,农业机器增加了4.5倍。由此可见,当时的苏联
A.新经济政策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B.扭转了轻重工业发展失调局面
C.五年计划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D.以指导性计划促进民生的改善
8 .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大……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竞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的意图是
A.肯定农业、农民在工业化进程的牺牲
B.揭示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弊端
C.指出斯大林模式在工业化方而的贡献
D.强调苏联小农经济占主导的事实
2021-09-0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时间拖拉机数量(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2.71.7
1932年14.861.5
1937年56.193.0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
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
2021-07-08更新 | 8558次组卷 | 73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25年,斯大林在分析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资金积累的方式后指出,苏联要走的道路与之不同。苏联采取的是
A.依靠自己内部力量积累B.平等前提下向外国借款
C.加强对从属殖民地掠夺D.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