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依靠畜力和人力。这可以用来证明当时苏联
A.新经济政策的成效不明显B.面临帝国主义战争的威胁
C.需要借鉴资本主义的经验D.加快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苏联的现代化不可能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外部形势决定它只能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世界环境。该学者意在强调
A.苏联与其他国家的工业化路径不同
B.苏联的现代化模式是不得已的选择
C.苏联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极大成就
D.苏联当时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3 . 俄国学者米格拉尼扬说,在确定新社会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间,占优势的是这样一种观念:俄国应当走条不同于欧洲的现代化道路,以便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一个强盛的世界大国后解决肩负的救世任务”。由此可以推知,当时俄国
A.全面的工业国有化即将实施B.广大农奴获得自由和土地
C.粮食税逐步取代余粮征集制D.筹划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4 . 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一段解说词:“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的飞机产量,仍达到2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材料主要表明
A.斯大林拖拉机厂生产能力很强
B.纳粹德国侵略遭到斯大林格勒人民反抗
C.斯大林模式忽视了轻工业发展
D.工业化建设为取得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2019-10-21更新 | 879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33年,苏联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该“历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6 . 苏联在实施斯大林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没有居民证及相关的证明文件,苏联公民就不能异地流动;居民证只发给城镇居民,农民则没有居民证。该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城市政权以镇压反革命
B.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C.加大劳动力的计划管理力度
D.杜绝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
7 .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2019-01-30更新 | 2993次组卷 | 6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29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成投产,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有730名。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这表明当时
A.苏联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凸显
B.美、苏逐渐抛开意识形态分歧
C.美国极力转移国内过剩产能
D.苏联适时把握了历史发展机遇
9 . 【加试题】1942年10月,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苏联在战争中的行动显示出它在一切工业和技术领域里的伟大成就。过去25年里,它惊人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在(苏台德及其所在国)被出卖的日子里,别的大国粗暴地把它(苏联)排斥于欧洲协作之外,它就被迫同德国签订那不幸的条约。不同于西方大国,它从未犯过加强德国和日本冒险家力量的罪恶。据此判断,该演讲
①发表于斯大林格勒战役胶着之际
②表达了对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的遗憾
③致力于协调英法苏等国的相互谅解与协作
④肯定了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