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苏联工业发展已经超过1913年沙俄帝国的水平,但与同期西方国家的差距过大。围绕推进工业化的任务,苏联政府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明确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足够的国防基础。国家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集中一切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国家最需要的工业部门。“一五”计划还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在苏联的亚洲地区新建工厂与工业城市, 从美国和德国引进大量的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方式,建立航空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新的工业部门。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东欧卷》

材料二:1933年3月,罗斯福政府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完成了百万青年人的就业,建造防护林带、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害等。1933年5月,由罗斯福提出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被国会通过,带动田纳西河流域的人民实现就近就业。在公共工程计划中明确设立了联邦艺术家计划、联邦作家计划、联邦戏剧计划,用以解决各类知识分子和技术人才的就业与贫困问题。专门设立全国青年管理处,指导帮助将近150万高中生、60万大学生找到了兼职工作。

——摘编自李平《罗斯福新政中的就业政策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苏联工业化战略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的工业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时期就业措施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苏、美恢复经济的措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瓦尔特·里普曼在1935年把罗斯福的经济措施称为“新政”,他写道:“胡佛在1929年秋季提出的经济政策在美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政府承担起使整个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任务……罗斯福的经济措施是对胡佛经济措施的一种延续和进化。”1937年可以说是美国经济形势最好的一年,有一段时间生产曾达到了1929年的水平。罗斯福在公共设施上花了大笔钱,使用105亿美元,在不同时期雇用了约850万人,新建了12.2万座公共楼房……还有大量的公园、操场和水库。

——摘编自(英)保罗·约翰逊《现代——从1919年到2000年的世界》

材料二: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多是利用西方先进设备技术。1931年苏联进口的机器设备占美国出口设备总额的50%,1932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90%是销往苏联……与大规模的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相比,苏联人才仍然相当匮乏,苏联利用经济危机中西方专家和技术人员过剩的有利时机,大量招聘人才到苏联工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筹集资金,苏联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扩大出口,还积极吸引国外贷款。1933年底,苏联获得的贷款总计已达14亿卢布。

——摘编自苏栋《苏联利用1929-1933年经济危机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经济措施“进化”的内涵,并简评罗斯福新政。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本国经济的具体措施。
2023-03-1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列宁全集》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2-10-06更新 | 241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2021学年同步课堂帮帮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4 .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以及实行这两个经济政策的目的。
(2)据材料二,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
2022-06-3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某国20世纪20—40年代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所占比例表(单位:%)。它反映的史实可能是
年份生产资料生活资料
192839.560.5
193253.446.6
193757.842.2
194061.238.8

A.日本——明治维新中推行殖产兴业
B.苏联——迅速推进国家工业化
C.德国——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D.美国——二战中积极扩军备战
2022-05-3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
6 . 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斯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资金不能依靠掠夺殖民地,只能把小生产者当作“殖民地”。为此,苏俄(联)政府实行
A.余粮征集制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D.“新经济体制”
7 . 社会主义建设及发展。阅读材料:
经济政策或发展模式推行时段主要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
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不劳动者不得食。
新经济政策19211928农业: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工业: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商业: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按劳分配。
斯大林模式1928—苏联解体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全盘集体化。排斥市场调节,通过指令性计划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

“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

——摘编自1921年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列宁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符合逻辑)
8 . 下表所示内容为苏俄(联)列宁、斯大林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这些探索
年份探索
1918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5年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1930年加快推广农业集体化
1936年“苏联模式”形成
A.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B.都以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
C.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权D.都与苏俄(联)的国情相适应
9 .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带来哪些影响?
2021-12-1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问题导学-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10 . 苏联工业化成就有哪些?
2021-12-1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问题导学-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