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斯大林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苏联《光明照耀到高地村》《拖拉机手》等影片被安排配合国内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放映时,放映队往往采用幻灯、快板等形式进行“映前宣传、映间解说、映后讨论”,帮助工农群众看懂苏联电影。材料现象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改造迫在眉睫B.国家借助艺术形式进行政治动员
C.当时外交环境较为恶劣D.国内民众对苏联有了全面的了解
2 . 国家领导人的公开讲话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下面对领导人讲话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讲话内容解读
A“如果他们(农民)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列宁(1921年)苏联政府调整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策略。
B“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斯大林(193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走不同于西方的工业化道路。
C“应当让企业制定出紧张计划……但这种计划要制定得能够完成。”——赫鲁晓夫(1953年)简政放权,政企分开,把企业搞活。
D“不是因为我们的工业工作有什么失败,而是为了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勃列日涅夫(1965年)提倡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A.AB.BC.CD.D
3 . 下表描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社会现象。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现象11930年许多苏联农民屠宰自己的牲畜,提出的口号是:“杀吧,这些不再是我们的了。”仅2—3月全国就有1400万头大牲畜被屠宰。
现象21933年美国一些农场主和农民屠宰和活埋了大量牲畜,并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

A.应对经济危机的相似做法B.美、苏两国畜牧业发达
C.对本国发展道路合理探索D.对国家干预经济的反应
2022-02-14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 1937年)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的比较。以下解读不正确的是
A.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增长趋势B.未达到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
C.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航空航天工业是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苏联(俄国)是世界航空航天大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519161917
俄国44568614321388
德国13484532818214123
法国5414469754923669
英国2451932614914421

材料二

甲:苏联国产飞机生产数量


乙:苏联航空工业拨款(万卢布)

1929193019311932
飞机制造989.81805.84892.45881.9
发动机制造531.8146436693861.5
科技研发028.11634.8986.5
人员培训00558.8604.1
总计15533272.311153.312055

材料三 在卫国战争的前三、四年里,苏联仅战斗机就生产了49500架而远超德国,二战结束时的国家航空制造业令世人瞩目,它确保了苏联在世界主要军事和航空市场中的领先地位。50年代中期,伊尔-28(M-28)轰炸机和图-16(Ty-16)中远程轰炸机也同时装备苏联空军,苏联空军“一夜之间”完成了喷气化改装。苏联从1945年战争结束开始,不仅以有效的方法赢得了航空制造领域的挑战,而且还在短短2年内,一跃成为除美国之外的一流航空大国。

——据刘凡、华盾《苏联航空工业的兴衰及启示》等

材料四



从“航空航天与国家的国际地位”的角度,解读苏联(俄国)航空航天业的发展。
2022-06-01更新 | 268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十月革命后,俄国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使苏联重回军事共产主义体制,快速实现了工业化,适应了二战的需要,战后僵化的斯大林模式向社会主义阵营扩展,愈发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现代化模式不应忽视国情的差别B.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在苏联势在必行
C.斯大林模式不利于国家军事动员D.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引导的必要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历史学家彼得·伯克在《图像证史》一书中指出∶图像是历史的遗留,同时也记录着历史,是解读历史的重要证据。从图像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过去的影像(表层信息),更能通过对这些影像的解读探索它们背后潜藏着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信息(深层信息)。不过,数量难以穷尽的图像虽然是惊人的宝藏,但也隐藏着难以察觉的"陷阱"。

119588月《人民日报》对全国各地竞相夸耀粮食产量的报道;图2是二十世纪30年代,苏联有关集体农庄的宣传海报。



图一 图二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2-01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抚今思昔,研究苏联经济建设,对我国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列宁文稿》

材料二   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必须发展各类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1)材料一中的公式蕴含什么深意?该深意在经济领域付诸实践的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中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有什么不同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苏联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1921年,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我们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退向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边丽冉《论列宁商品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材料二   1929年被斯大林称为是大转变的一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已定,“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急风暴雨式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展开;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已经占了绝对优势。随着新经济政策被抛弃,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增加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但忽视效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国民经济中农、轻、重之间的比例一直为226,直到苏联解体。

——摘编自孙代尧《苏联模式的历史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10 . 抚今思昔,研究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列宁文稿》

材料二   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必须发展各类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材料三   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深刻的,绝不能像勃列日涅夫时期进行的改革那样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也不能像戈尔巴乔夫那样左右摇摆、朝三暮四。改革要有目标、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

——摘编自《苏联兴亡史论》


(1)材料一中的公式蕴含什么深意?该深意在经济领域付诸实践的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中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主张有什么不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022-07-0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