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材料二 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国家出产谷物的者份征粮办法》,…征收数量由粮食部根据收成情况规定,原则是富农多征,中衣少征,贫农不征…大工业战前就开始了,1920年11月29日,最高国民经济奏员会决定,将有机械动力,工人在5人以上的,或没有机械动力,工人超过10人的私营金业,全部收归国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材

材料三 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苏俄的工农业政策。
(3)材料三说明苏联(俄)政策出现什么重大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时苏联(俄)的工业化特点。
2022-08-1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2 . 我们已处在被包围的要案中,我们从农民手中拿来的粮食为的是供给军队和养活工人。”列宁的这番话中涉及的是(     
A.农业集体化的实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行
C.国家工业化的发展D.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2022-08-1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以及实行这两个经济政策的目的。
(2)据材料二,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
2022-06-3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情况:“从制造火车头到开公众浴室、从供应面包到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律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下列关于该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政策属于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B.该政策是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措施
C.该政策恢复和发展了苏联的经济D.该情况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6 .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狠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为了战胜暴徒,苏维埃政权采取的经济措施是(  )
A.组建工农红军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新经济政策D.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2021-09-0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1918年1~5月苏俄粮食采购情况,根据如表反映的问题,苏俄实施了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
粮食实际采购量/粮食计划采购量21.8%36.5%36.5%14.1%12.2%

A.土地改革B.余粮收集制C.新经济政策D.农业集体化
8 . 苏联历史学家克洛夫斯基在1922年回忆说:“当时我们觉得,既然在战场上我们干得这样好,那么在国民教育和经济建设中同样可以取得成功,我们当时被速度陶醉了,认为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共产主义。”材料描述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
9 . 1918年10-12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以劳动手册代替身份证、公民证和其他证件,只有劳动,持有按月标记的劳动手册,才能获得口粮。这主要是由于
A.余粮收集制的实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行
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D.土地国有化的实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随着革命战争形势的加剧,“一切为了前线”成为当务之急。1918年布尔什维克党提出“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后来征集的对象扩大到肉类、马铃薯等。1921年,列宁又提出“面包会有的”“把粮食税固定下来”,并允许自由贸易,难得一见的土豆、鸡蛋、香肠又进入了州门眼帘。从1929年下半年起,更强劲的“农业风暴”雪卷苏联大地,部分农民公开抛荒,公开宰杀牲口……20世纪初期的苏联农业发展状况,给世人许多启迪。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1983初,全国“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已达到93%,全国1.8亿农户获得农业生产的自主权。198310月,中央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撤稍农村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1984年中央出台《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其中864872个企业不同程度得到外资支持;1985年根据《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扩大市场调节,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流,农产品价格较1978年上涨23%。198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3倍。

——摘编自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期苏俄(联)的农业政策,并说明其实施的政治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021-06-2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