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苏联(俄)历史上某个时期,中央先后收到农民的来信说道,"粮食收得太多,请给我们定个标准,要不我们会把春耕的种子都吃掉。"据此推断,这一时期苏联(俄)正在推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计划经济体制D.农业集体化
2 . 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
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
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2022-06-08更新 | 7023次组卷 | 52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情况:“从制造火车头到开公众浴室、从供应面包到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律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下列关于该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政策属于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B.该政策是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措施
C.该政策恢复和发展了苏联的经济D.该情况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材料二 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国家出产谷物的者份征粮办法》,…征收数量由粮食部根据收成情况规定,原则是富农多征,中衣少征,贫农不征…大工业战前就开始了,19201129日,最高国民经济奏员会决定,将有机械动力,工人在5人以上的,或没有机械动力,工人超过10人的私营金业,全部收归国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材

材料三 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全球通史》

材料四 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苏俄的工农业政策。
(3)材料三说明苏联(俄)政策出现什么重大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时苏联(俄)的工业化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0年冬,苏俄粮食人民委员会建议由国家直接组织农业生产。春天按照生产计划的规定向农民发放种子,让他们播种耕耘;秋天,按政府的指标征收农产品,对违背者进行严厉制裁,同时取消商业,打击农村集市贸易。该建议旨在
A.利用市场巩固工农联盟B.强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推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实施农业集体化运动
6 . 十月革命后,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苏维埃政权,苏俄采取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推行农业集体化D.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7 .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0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
1928425.1355118.217330
19401831.716592.327.159564
增幅(%)330.08367.2549.0930.48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四   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
2020-11-25更新 | 334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苏俄此举的直接目的是
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B.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
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D.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2020-05-23更新 | 218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919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党纲草案》中提到:“俄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敬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这一认识
A.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
B.直接导致苏俄政权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
C.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D.为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依据
10 . 1918年,苏俄为保障战争的胜利,巩固苏维政权而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义工业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