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1918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苏维埃共和国为统一的军营,要求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口号下,把各项工作都转入战时轨道。这意味着苏俄即将实行(     
A.社会主义工业化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农业集体化
2 . 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出台
C.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020-10-05更新 | 6175次组卷 | 54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经济“调整(或退却)”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退却,而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三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权宜政策”是指什么?“让步是不可避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认为“必须退却”的原因是什么?他所采取的行动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三国经济模式的“调整(或退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