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粮食产量出现低谷的主要原因是

A.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
B.自然灾害和农民暴动共同作用
C.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D.完全放弃市场和商品经济
2 . 1919年3月,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该规定
A.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
B.有助于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
C.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
D.易引起工农内部之间的猜疑
3 . “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俄国群众实现了土地的要求,但后来他们同强大起来的政权发生了矛盾,因为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材料中“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是指。
A.农奴制改革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模式
4 . 列宁在1917年9月的《布尔什维克能保持政权吗》文章中说:“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劳动义务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算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这反映了列宁
A.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论雏形D.脱离俄国资产阶级掌权的社会现实
5 . “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材料反映的是(     
A.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为战争进行动员
B.苏俄为巩固新政权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联采取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
D.苏联为应对德国法西斯入侵进行战争动员
6 . 苏联历史上,曾有法令规定:“当人民在挨饿,当失业现象日益严重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最大的罪犯。……”这一法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7 . 以下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①玉米是最高产的谷物,应该在我国所有的地区广泛推广
②使全体份地变为统一的大块土地,归劳动组合集体使用
③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
④任何人如被发现存有未按规定呈报交售的余粮,即将其粮食无偿收走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
2016-11-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8 . 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对此,苏维埃政府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