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1919年,列宁认为只有“确立对粮食、布匹和一切产品的垄断,把所有商品都收归国有,规定价格,我们才真正接近了社会主义”。与之相吻合的措施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
2022-12-10更新 | 29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
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
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2022-06-08更新 | 7071次组卷 | 5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二)历史试题
3 . 据统计,1917-1918年度苏联政府征收粮食7340万普特,1918-1919年度征收10790万普特。1919-1920年度征收21250万普特。这些粮食的征收表明
A.余粮收集制是战时环境下可行的制度
B.新政权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发展
C.苏联政府牺牲农民利益换取工业发展
D.苏俄政府暂停解决了经济困难
2022-04-29更新 | 455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月考)历史试题
4 . 苏联(俄)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粮食政策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调整(如图所示)这些政策
A.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是苏联(俄)发展历程的历史见证
C.以牺牲农民切身利益为代价D.是计划经济体制推行的具体表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列宁在一次报告中指出:“如果政府的行为是明智的,如果它的措施合乎贫苦农民的需要,难道农民群众还会闹风潮吗?然而政府所采取……一切措施,都是反农民的,逼他们不得不举行起义。”“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是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C.固定粮食税的征收D.义务交售制的废除
20-21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6 . 1920年冬,苏俄粮食人民委员会建议由国家直接组织农业生产。春天按照生产计划的规定向农民发放种子,让他们播种耕耘;秋天,按政府的指标征收农产品,对违背者进行严厉制裁,同时取消商业,打击农村集市贸易。该建议旨在
A.利用市场巩固工农联盟B.强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推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实施农业集体化运动
7 . 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改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19年,列宁指出“如果把‘共产党’这个名称解释为似乎现在就实现共产主义制度,那就是极大的歪曲,那就是胡乱吹噓,会带来实际的害处”。这反映了列宁
A.缔造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准备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意在扩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影响力D.正确认识苏俄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8 . 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外有英美等国的武装干涉,内有反革命叛乱,物资匮乏,为了解决内忧外患,苏维埃政府(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推行新经济政策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D.推广玉米种植运动
9 . 1919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党纲草案》中提到:“俄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与此相关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俄国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农业集体化”
2021-02-03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0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10 . 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出台
C.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020-10-05更新 | 6162次组卷 | 5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