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2021-06-13更新 | 11683次组卷 | 92卷引用:2021年全国甲卷文综历史试题
2 . 1921年苏俄发生大规模灾荒,出现了3000余万饥民。作家高尔基以个人名义向各国发出求助,并得到了美国救济总署的回应。美国同意向苏俄提供粮食救助,并提出了包括苏俄必须释放美国在押人员等一系列条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西方国家不再敌视苏俄B.灾荒源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冷战双方既对抗又合作D.美国援助带有一定政治目的
2022-05-23更新 | 657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6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好题帮】-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教材新高考专用)
3 . 1920年9月27日,人民委员会颁布法律,决定在大中型企业全面国有化后对私人小企业也实行国有化,个体手工业则被纳入国家统一购销轨道。10月11日,人民委员会通过决议规定,对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的职工实行广泛的免费配给制,商品货币关系基本退出经济生活和日常生活。这反映了当时苏俄政府(       
A.全力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B.忽视了广大农民阶层利益
C.创新了社会主义发展模式D.试图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
4 . 据苏维埃俄国中央统计局统计,1920年农民隐的实际种植面积超过了2000万俄亩,占种植总面积的14%隐的收获量占粮食产量的33%.与1917年相比,减少播种面积2100万俄亩。总产量从330亿普特下降到170亿普特,这表明当时
A.战时共产主义实施的必要性B.国内战争对农业破坏性
C.农业集体化严重挫伤积极性D.农业政策调整的迫切性
2021-05-07更新 | 691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0年夏秋,斯摩棱斯克省粮食委员会事先告知农民向国家缴纳的,粮食数量,并许诺不向他们多收。该省的征粮工作一个月就完成任务,而其他省份通常要忙活―整年才能完成任务。9月,列宁得到汇报说,在斯摩棱斯克省“最近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态度明显好转,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政策的改变。”斯摩棱斯克省的粮食政策
A.属于余粮收集制的调整B.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C.促使苏俄经济得到恢复D.服务于农业集体化运动
2022-02-19更新 | 679次组卷 | 8卷引用:解密12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世界(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6 . 1918年11月,苏俄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和粮食人民委员部颁布决议,宣布对香烟、糖果点心、咖啡、食盐、火柴、煤油、肥皂等商品实行国家垄断。这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主要运用于轻工业方面B.未能达到制定政策的初衷
C.阻碍苏俄国民经济发展D.具有禁止自由贸易的意图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不久就开始推行的工业国有化经1918628日的立法得以扩大。私营企业最终几乎销声匿迹。国家还推行了义务劳动制度。私人贸易不断受到打压,并被配额制度和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国家配给制所替代。1918219日,国家宣布土地为国家财产,只有自耕农有资格使用土地。然而,农民们对向政府提供粮食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兴趣,因为在国家经济崩溃的情况下还要把所产粮食优先供应国家,而农民的生产得不到许多回报。迫于内战及供应红军及城市人口粮食需求的压力,当局最终颁布粮食征收令,这实际上是命令农民把所有收成都上交国家,只留下保证他们自己生存和来年播种的最低数量。当农民抵制政府的粮食征收时,强制征用就成了家常便饭。但战时共产主义又是一个无拘无束的乌托邦时期,一个激进入士想象有可能一步跳到真正“共产主义”的时期,实现这个无产阶级自由社会的长久梦想。

材料二   尽管付出了巨大代价,共产党的统治的确生存了下来。为恢复一个完全精疲力竭、遭到破坏,正处于饥饿中的国家,苏俄开始了另一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从1921年延续到1928年,直至斯大林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人们将新经济政策时期称其为缓和与妥协时期,这是正确和恰当的。不过,总体来看,苏维埃政府在其政策上表现出了更多的连续性并明智而坚定地追求其既定的目标,而不是改变其目标,正如对共产党统治的头十年的简短论述所表明的那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第八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背景及其实施的目的,并对该政策予以简要的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们将新经济政策时期称其为缓和与妥协时期,这是正确和恰当的”这句话的理解。
8 . 1920年,英国工党秘书在一份调查报告中写道,“他们十分抱怨生活必需品的缺乏,抱怨强制性的捐献,担心没完没了的法令和要求。尽管有这些抱怨,他们的普遍态度是在土地问题上很感激苏维埃政府;赞同人人平等原则;经常谈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是一种理想的人。”据此可知
A.新经济政策在农村影响力扩大B.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逐步瓦解
C.苏维埃政权获得了农民的支持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日益深入
2021-12-18更新 | 28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世界史夯基训练(三十五)
9 . 国内战争胜利以后,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领导人坚持从当时俄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吸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在建设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问题上,实现了建设理念由“直接过渡”到“迂回过渡”的革命性转变。这个转变主要是因为“直接过渡”
①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②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③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④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A.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
10 . 1918年12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劳动法典》,规定对16周岁至50周岁有劳动能力者实行劳动义务制。劳动义务制的配套形式是劳动军事化,即按照军事体制把劳动者组织起来。这一做法(       
A.适应了卫国战争的形势需要B.反映了集体农庄的生产模式
C.加剧了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D.旨在维护苏维埃政权的稳定
2023-11-06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大联考全国乙卷)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