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1918年12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劳动法典》,规定对16周岁至50周岁有劳动能力者实行劳动义务制。劳动义务制的配套形式是劳动军事化,即按照军事体制把劳动者组织起来。这一做法(       
A.适应了卫国战争的形势需要B.反映了集体农庄的生产模式
C.加剧了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D.旨在维护苏维埃政权的稳定
2023-11-06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大联考全国乙卷)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在评价苏俄(联)的一项经济政策时说:“无产阶级专政被理解成不受法律限制的直接强制,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和普遍的军事管理与集中化来发展错综复杂的经济。从大工厂到只有一个理发匠的理发铺,都要实行国有化,导致国家不堪重负。”这一政策的历史意义在于(     
A.集中力量取得了战争的胜利B.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奠定了战胜法西斯的经济基础
3 . 1919年,苏俄纺织业因缺少原料而几乎完全停顿,棉纺织业产能仅为一战前的4.7%,亚麻工业的产量为战前的29%。在重工业方面,1919年全部高炉熄火,其他行业所需钢铁均靠存货维持;1920年,有15座高炉投产,产量为沙俄全盛时期的3%。基于此,苏俄(     
A.建立起斯大林模式B.制定工业发展战略
C.实施实物配给制度D.调整经济发展政策
2022-07-14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贵港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不久就开始推行的工业国有化经1918628日的立法得以扩大。私营企业最终几乎销声匿迹。国家还推行了义务劳动制度。私人贸易不断受到打压,并被配额制度和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国家配给制所替代。1918219日,国家宣布土地为国家财产,只有自耕农有资格使用土地。然而,农民们对向政府提供粮食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兴趣,因为在国家经济崩溃的情况下还要把所产粮食优先供应国家,而农民的生产得不到许多回报。迫于内战及供应红军及城市人口粮食需求的压力,当局最终颁布粮食征收令,这实际上是命令农民把所有收成都上交国家,只留下保证他们自己生存和来年播种的最低数量。当农民抵制政府的粮食征收时,强制征用就成了家常便饭。但战时共产主义又是一个无拘无束的乌托邦时期,一个激进入士想象有可能一步跳到真正“共产主义”的时期,实现这个无产阶级自由社会的长久梦想。

材料二   尽管付出了巨大代价,共产党的统治的确生存了下来。为恢复一个完全精疲力竭、遭到破坏,正处于饥饿中的国家,苏俄开始了另一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从1921年延续到1928年,直至斯大林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人们将新经济政策时期称其为缓和与妥协时期,这是正确和恰当的。不过,总体来看,苏维埃政府在其政策上表现出了更多的连续性并明智而坚定地追求其既定的目标,而不是改变其目标,正如对共产党统治的头十年的简短论述所表明的那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第八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背景及其实施的目的,并对该政策予以简要的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们将新经济政策时期称其为缓和与妥协时期,这是正确和恰当的”这句话的理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国有化是列宁的根本想法,这就决定了在国家工业政策方面,是工业生产的军工化和国家经济的军事化,是随之而来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战时共产主义”性质。在粮食和农业领域的国有化中,余粮征集制的实质就是一场对“富农”的斗争,一种广义上的对俄国农村农民的战争。意识形态“国有化”是个精神问题,它涉及人们的信仰、传统、习俗、道德、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统一和集中。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形成了不砸烂旧传统、旧文化,就不能建设新传统、新文化,不砸烂旧基础,就无法建设新的高楼大厦的思想和行动。

——摘编自闻一著《俄罗斯通史》

材料二   在斯大林的发展思路中,五年计划是通过指令性计划贯彻其建立高度集中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意图。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基本上形成了非市场取向的、以指令性计划为操作工具、以中央部门垂直管理为主要形式,建立在国家所有制基础上、高度集权的统制型经济。如果说,这种被简称为“计划经济”的特殊经济体制在一定时段和一定条件下也能取得某些突出的成就,那么,这种体制模式的缺陷也是明显的。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时期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斯大林时期“苏联模式”的共同作用。
2022-07-0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21年苏俄发生大规模灾荒,出现了3000余万饥民。作家高尔基以个人名义向各国发出求助,并得到了美国救济总署的回应。美国同意向苏俄提供粮食救助,并提出了包括苏俄必须释放美国在押人员等一系列条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西方国家不再敌视苏俄B.灾荒源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冷战双方既对抗又合作D.美国援助带有一定政治目的
2022-05-23更新 | 62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1920年9月27日,人民委员会颁布法律,决定在大中型企业全面国有化后对私人小企业也实行国有化,个体手工业则被纳入国家统一购销轨道。10月11日,人民委员会通过决议规定,对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的职工实行广泛的免费配给制,商品货币关系基本退出经济生活和日常生活。这反映了当时苏俄政府(       
A.全力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B.忽视了广大农民阶层利益
C.创新了社会主义发展模式D.试图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
8 .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开启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实践进程,而所有制形式一旦改变,如何组织社会化大生产成为最重要的问题。列宁说过:“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这些理论和实践
A.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有益尝试B.论证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合理性
C.利于斯大林建立工业化强国D.开启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2022-03-25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3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9 . 1918年11月,苏俄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和粮食人民委员部颁布决议,宣布对香烟、糖果点心、咖啡、食盐、火柴、煤油、肥皂等商品实行国家垄断。这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主要运用于轻工业方面B.未能达到制定政策的初衷
C.阻碍苏俄国民经济发展D.具有禁止自由贸易的意图
10 . 1920年夏秋,斯摩棱斯克省粮食委员会事先告知农民向国家缴纳的,粮食数量,并许诺不向他们多收。该省的征粮工作一个月就完成任务,而其他省份通常要忙活―整年才能完成任务。9月,列宁得到汇报说,在斯摩棱斯克省“最近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态度明显好转,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政策的改变。”斯摩棱斯克省的粮食政策
A.属于余粮收集制的调整B.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C.促使苏俄经济得到恢复D.服务于农业集体化运动
2022-02-19更新 | 653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