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民以食为天”,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高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农业问题,并发现了一些规律。

探究一古代中国“僇力(lu齐心合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懒惰)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反映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简述实施这一政策产生的经济、政治背景。

探究二战后苏俄(联)

表1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2)概括表l中数据所反映的变化,依据表2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和积极作用。

探究三危机中的美国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般是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每年确定和公布某些农作物下一季度的播种面积。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

——摘编自2008年8月《大生》


(3)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

探究四80年代的中国与苏联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4)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对苏联的趋势加以解析。
(5)综合上述研究,从中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2020-03-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经济政策具有时代性,多样性,统一性,矛盾性,交流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旧的生产平衡破坏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为解决原有冲突的力量,为生产力的新发展扫清道路。

材料二   据苏俄中央统计局统计,1918—1919年度在26个省运达的粮食总量中有56%是粮食投机小贩运来的。城市居民为了生存不得不以10倍的高价从黑市上购买食品和日用经济状况的极端恶化,使人民的生活陷入空前的困苦中。

材料三   20世纪20—30年代,社会主义苏联在短短十几年里,成功地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走完了西方几乎花二百年才走完的路程。

材料四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浸化了。”……“计划经济不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佛政府维系“旧的生产平衡”的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解决原有冲突”的经济模式。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这些问题苏俄政府在农业和商业上的对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利弊。
(4)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和模式前后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020-08-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历来重视农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列国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鲁国首先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初税亩的意思是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合法地承认公田和私田的所有权,而一律取税……
——梁方仲《中国经济史讲稿》
材料二     1953年,毛泽东认为,农业问题、粮食问题已经成了我国工业化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消除这一障碍的办法,就是要尽快引导农民通过合作化走向集体化,使农业为工业服务。
——肖国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
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
材料四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
年份
产量
收购
收购量占产量(%)
1958
20 000
5 876.0
29.4
1959
17 000
6 740.5
39.7
1960
14 350
5 105.0
3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
材料五   继任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不再像胡佛那样主张“无为而治”,而是主张实行“开明政治”,对经济加强管理,他的口号是:“祖国要求行动起来,现在就行动起来。”
——肖国亮、隋福民《世界经济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的历史背景,并指出改革的结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53—1956年底中央政府对农业采取的措施及结果。
(3)材料三、四中的苏中两国的农业政策有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历史背景。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采取的农业措施,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2016-12-13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高三高考二轮总复习高考命题常考题型历史试卷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