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形成了古典自由主义,其学说的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随着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社会化生产不断扩大,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古典自由主义终结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主要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大行其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70年代,行政干预、提升政府在维护个人自由及市场经济方面的作用被人们广泛接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2001年网络泡沫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及随后的欧债危机,更是打破新自由主义神话,让美国模式威信扫地,使人们的信心发生彻底动摇。

——摘编自徐飞彪《美国乱局背后的新自由主义衰落》

材料二 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期间,商品货币关系基本被取消。但落后的生产力条件和普遍的小农生产,导致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设想难以实现。列宁推动实施了恢复商品货币关系的“新经济政策”。苏联迅速推进了农业集体化和计划经济,形成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斯大林重新确定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即众所周知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只存在于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间。1956年的“秘密报告”后,赫鲁晓夫推动的经济改革使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出现松动,在社会主义阵营反思苏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讨论重新形成。

——摘编自王立胜《科学理解唯物史观中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三次争论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并指出罗斯福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苏联)经济政策的演变情况,并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
(3)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计划与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10月列宁说:“今年春天,我们实行了新经济政策,退回到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经营手段、经营方式和经营方法,这种退却是否已经够了,以至可以停止退却而开始准备进攻呢?”列宁说:“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与“退却”提法相应,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基调还常有“喘息”“改良”等。如“无产阶级……取得胜利以后,如果取得胜利的国家经过极度紧张的斗争,其实力显然不够革命手段来实行某种过渡,那么改良……还是一种必要的合理的喘息时机。”

——摘自李浩《论列宁、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退”“进”提法之差异和后果》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新经济政策“退却”“喘息”“改良”的表现,并简要分析原因。

材料二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开始所定基调即是“发展”“前进”。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是在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1980年5月,邓小平即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当经济改革首先要从经济调整着手时,邓小平在1980年12月又着重强调:“我们今天的调整不是后退,而是前进。”此后,“发展”“前进”的基调始终贯穿于邓小平的讲话之中。

——摘编自李浩《论列宁、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退”“进”提法之差异和后果》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和邓小平改革基调的结果,并对这两种改革基调谈谈你的认识。
2021-07-14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粮收集制保障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政府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其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实行的一系列新政策,基本做法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所造成的破坏,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领导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试点。

——以上均摘编自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经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亚当.斯密那里,政府扮演的是“守夜人”的角色。他反对政府对市场经营指手画脚,主张市场的问题要市场自身解决。但是,到20世纪30年代初,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主义取代了经济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导。

——摘编自刘贵振《亚当·斯密与凯恩斯政府经济职能观比较》

材料二   从革命胜利后初期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后来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反映了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领导人在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不断尝试。这些政策都适应了当时俄国的社会状况,它们的创立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是随着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而不断适应国情的理论和政策。

——摘编自何莲《危机与重构:苏俄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政府干预主义取代经济自由主义的直接原因及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是如何适应当时俄国社会现实的?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2021-06-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