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73 道试题
1 . 【谈一谈】

材料   我们正处在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之中,他刚刚开始,就显示出惊人的创造力了。以智能化技术为牵引的这场新科技运动,犹如一场“风暴”,席卷各个领域,预计会在21世纪的前半期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化与以往的科技革命技术不同,是以模拟人的智能、替代人的智能,甚至改变人的智能为特征,把智能应用到广泛的领域,从而开启发展的新境界,造成经济、社会,甚至文化的大变局。从以往的发展看,新的科技革命总是会推动新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这场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会催生新的经济领域、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从而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智能化不仅创造更高的效率,而且创造更新的方式。鉴于此,乐观者认为,传统生产方式所存在与积累的问题也可能会得到缓解,甚至得到解决。比如废气排放问题,智能化可能会使得能源利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等等。

——张蕴岭主编《百年大变革——世界与中国》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今科技革命的理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靖末,行一条鞭法,夏税、秋粮、均徭、里甲、雇募,一条总征之。使一年而出者分为十年,及至所值之年一如余年,是银力二差又并入于两税也。未几,杂役仍复纷然。故一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清廷在财政上实行“原额主义”,即中央设定一个固定的标准,监察税收完成情况。中国缺乏对人口增长的正确认识,仅关注其带来物资紧张、物价上涨等结果,将维持原额视为“善政”;原额主义在当时水平低下的行政管理下满足了财政方面中央集权的要求……帝国的财政体系中存在两种并行的制度和收支:法定财政收入(正额财政),以及法定之外“或公开或私下的不明收入”(正额外财政)。国家分配给基层的经费,往往入不敷出,不得不用附加性、追加性课税来解决,“中饱”“陋规”等私下捐赠,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大财源。晚清之前,政府收支大体平衡。鸦片战争前,户部存银不足2000万两。1858年,户部存银仅5万两,难以维持各部运行。

——摘编自岩井茂树《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

材料三   英国近代税制的奠基石是土地税,直接动力则是沉重的债务压力。在英法战争、北美独立战争、滑铁卢战役后,英国债务总额高达8.2亿英镑。为开辟财源,英国形成了包括多税种的复合税制。一战后,英国近代税收制度基本定型,出现了涵盖国税和地税的税收体系,出台了《印花税法》《石油税法》《增值税法》等法案,适应且促进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膝淑娜《税制变迁与英国政府社会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推行“原额主义”的内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近代中英两国的税收制度。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对国家税收制度的认识。
2024-04-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文综试卷 -高中历史
3 . 习近平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000年前后,希腊出现了许多小城邦国家,如克里特岛上就存在着50多个小城邦国家……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城邦虽然不容忍它境界以内主权的分割,对它邻邦的独立却是容忍的。防卫的意志超过了攻击的意志……城邦既然是自给的和闭关的,它也必须有各种法律来保障这种自给的和闭关的生活。这就是说,城邦要有关于公民资格、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要有行政机构、议事机构和法庭的选任、组织、权限、责任的法律,这些是国家法,即宪法。还要有关于财产、继承、契约等等的私法,于是政治和法律两者密切相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同义语——柏拉图的主要政治著作之一题为《法律篇》,亚里士多德同样性质的著作题为《政治学》。

——《城邦日记》[今]顾准

(1)依据材料一,概括希腊城邦的政治理念?

材料二   西塞罗认为,源于自然,源于神的自然法对所有的人都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所有的人都应生活在这种法律之下,并且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他多次强调,“大自然是正义的来源”,“正义为大自然所固有。”西塞罗坚信,自然法才是人们判断实在法正义与否的根本依据。他说:“如果万物都以功利的标准来衡量,那么只要有可能,任何人如果认为对他有利就会无视和违反法律”。……西塞罗认为人与人之间在种类上是没有差别的,如果有差别的话,那么一个人的定义就不可能适用于一切人了。法律如果否认人们的平等,自由便不存在。

——引自西塞罗《自然法》

(2)依据材料二,归纳罗马自然法的精髓?

材料三   梁启超曰: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箠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一谈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青年学生今后应当怎样以史为鉴?
2024-02-2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四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相继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概括起来有三种(如表),三种发展道路从结果来看都不尽如人意。

资本主义道路布隆迪、尼日利亚等国独立后继续保持与宗主国的经济联系,复制宗主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政策。这些国家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但对外资依赖性强,出口品种单一。美国为了与苏联争夺非洲,积极援助拉拢这些国家,这加剧了这些国家对西方援助的依赖。
非资本主义
道路
一些国家一开始主张区别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中间道路,但在苏联的影响下,逐渐奉行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上把前宗主国企业收归国有;限制私人经济的发展,几乎剔除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些国家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基础,但由于资金、技术、管理人员有限往往造成开工不足,效率底下。
村社社会主义道路加纳、坦桑尼亚一些政治家认为,非洲传统村社中孕育着社会主义,应利用当前时代的物质成就促使非洲古老传统中的社会主义因素重新复活并发扬广大。这些国家实行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抑制了群众的积极性,导致生产率下降。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三种发展模式“从结果来看,都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谈一谈非洲现代化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邓宝珊(1894-1968),名瑜,以字行,甘肃天水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将领、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早年父母双亡的他,15岁戎马从军,在辛亥革命期间,加入了同盟会且参加了著名的伊犁起义;随后参加了华山聚义、三原起义,一直战斗在陕西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第一线。国民革命时期,参加了西安解围、中原大战,后入甘理政,一直活跃在中国西北的政治和军事舞台的中央。八年抗战驻榆期间,支撑北线,保护陕甘宁边区,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国共合作联合抗战,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结下了深厚友谊。解放战争中反对内战,促成北平、绥远和榆林的和平解放,被称为“和平将军”。新中国成立后,主政甘肃,勤政爱民,成绩卓著,被称为“甘肃人民的好省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宝珊的革命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邓宝珊的革命精神。
2024-04-0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秦汉与罗马

材料一   罗马的治国思路是只管上层,不管基层。罗马帝国,只是环地中海的上层精英大联合,基层群众从来不曾被囊括其中,更谈不上融合相通。罗马的行省中,只有贵族、官僚能说拉丁语,基层群众基本上不会拉丁文。一旦上层崩盘,基层人民就各自发展,把罗马抛到九霄云外。

材料二   秦汉完成了“从封建到郡县”,打通了上层与基层,创立了县乡两级的基层文官体系。由官府从基层征召人才,经过严格考核后派遣到地方全面管理税收、民政、司法和文教,将不同地区的基层人民整合起来,聚合成一个大文化共同体。即便中央政权崩塌,基层的人民还能看懂同样的文字,遵循同样的道德,理解同样的文化。

材料三   秦汉与罗马,都对后世具有独特价值。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政治基因,而中国“秦汉之世,实古今转变之大关键也”。这两条不同的文明道路,各有高峰低谷。我们应当从高峰中体会到彼此的优点,从低谷中体会到彼此的缺陷,再寻找各自改进之途。

——以上均摘编自潘岳《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比较》序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罗马帝国为什么“一旦上层崩盘,基层人民就各自发展”?与罗马帝国相比,秦汉时期在国家治理上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秦汉与罗马对后世的独特价值,简要谈一谈这两种文明道路对我们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政策大事记

重要事件

相关政策

1979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有计划、积极地发展小城镇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通知》开始允许务工、经商的农民到集镇落户
1998年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发展小城镇”成为国家城镇化战略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小城镇发展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依托的城市群
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发展城市群

——摘编自钱振明《走向共同福祉:新时代中国城镇化政策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有统计数据显示,2002~2012年,中国出现大城市迅速增长,而中小城市萎缩的状态。近年风行一时的县改区,更是将此推向极致。据民政部数据,2010年至2020年,全国共撤销了149个县,增加了120个市辖区。例如,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堪比整个纽约市面积,或相当于20个曼哈顿岛,2016年变为上海的一个区。省会城市长春、武汉、济南、长沙和南宁在县改区后市区面积都达到7000平方公里以上,远远超过上海。北京1.641万平方公里的市区面积,在世界范围内也罕有其匹。县改区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机遇,很多地方蜂拥而上,城市越做越大,变相加剧城乡差异。很多城市在新兼并的区域大量建造新区、工业园区、高新区、保税区以及田园城市等,听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但确实也有很多成为烂尾工程。

——摘编自王旭《从“城”到“乡”:中国城市化亟待转型》

材料三   大革命时期,法国政府将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土地成为私有,农民种地积极性非常高涨,粮食产量连年增长。但好景不长,由于土地分散,农业生产徘徊不前。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法国政府出台一系列农村现代化改革措施,主要内容有:给55岁以上的农民发放“终身补贴”;规定农场主的合法继承人只有一个,防止土地进一步分散;组建土地整治公司,拥有土地优先购买权,将买进的地块集中连片,整治成标准农场,然后再低价保本出售。另外,国家还对农民自发的土地合并减免税费。与此同时,政府为鼓励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对农业机械进行价格补贴,免除农业机械燃料税。之后,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将全国分成了22个专业化产区:巴黎盆地,土地肥沃,成为小麦种植区;西部山区,草场资源丰富,重点发展畜禽牧业;北部地区,气温低,大规模种植了马铃薯和甜菜。这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商品量,对耕作、田间管理、收获运输、储藏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于是各种农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法国农户基本上都是合作社社员。

——摘编自马生祥《法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政策的发展趋势,并简析1979~1984年政策的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目前我国城市化面临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农村现代化改革的特点,并谈一谈其能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2024-03-11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朝时期,富有的宗族成员对于贫困族众的赈济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救恤族中孤弱和单寒亲友,包括资助贫困族人婚丧嫁娶以及维持日常生活,赡养族中孤老疾弱,抚育那些幼年失怙的子侄等。其二,战乱和凶荒之年存恤贫者,如房景远“重然诺,好施与,频岁凶俭,分赡宗亲”。由宗族发起的社会救济,看似一视同仁,实际上并非如此,救济的主体同客体之间有亲疏远近之别,由近亲及远亲,拥有血缘和亲缘关系的人排在前,如有余力,则依次惠及旁人。具体的实践中,由于救济者的经济实力,救济也不是无限度地进行,在限度与承受能力之外,赈济的力度与辐射范围逐级递减。

——摘编自邵正坤《北朝的宗族与社会救济》

材料二   在国民党一大宣言中,孙中山特别规定:对于“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工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植垦荒,以均地力”,国家将“严定田赋税收之法定额,禁止一切额外征收”。对于广大工人,“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其余如养老育儿、普及教育、抚恤残疾等,“皆当努力以求其实现”。

——摘编自周兴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具体内涵》

材料三   中国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中共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持续奋斗,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朝宗族社会救济的主要特点。
(2)根据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一大减贫政策的背景并分析其主要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意义,并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社会救济的认识。
2024-02-2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0级)高二下学期开年考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基层治理]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基层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随着家族公社和农村公社解体,家户作为社区基本单位的重要性开始突出。与此同时,个体小农对公共工程建设和保护的需求也要求有基层行政组织来承担,而且春秋战国之际社会的激烈变动也使得基层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化,如邻里纠纷、家庭内部矛盾等等。因此,乡里制度的建立不仅是国家深化社会管理、建设中央集权国家秩序的需要,也是乡里社会自身发展变化的需要。

——摘编自卜宪群《春秋战国乡里社会的变化与国家基层权力的建立》

材料二   上至秦汉,下迄唐宋之间,广大基层全是非宗族化的乡村。这期间的乡村无自治可言,国权归大族,宗族不下县,县下惟编户,户失则国危。乡村社会的实质是个极端的“非宗族化”的“吏民”社会。

——摘编自秦晖《传统中华帝国的乡村基层控制:汉唐间的乡村组织》

材料三   在明清基层社会管理中存在着“官”的和“民”的二元组织系统,其中“民”的组织系统中包含了家族、乡族、乡约、会社、会馆等形式。由于这些“民”的基层社会管理组织建立了相对严格且便于实施的规章制度,通过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化方式,借助血缘的、地缘的、业缘的纽带,故能有效地实现社会整合的功能。封建政府能容纳这些基层自设社会管理组织的存在,意味着封建社会根据社会形势变化已经做出适应。

——摘编自王日根《明清基层社会管理组织系统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乡里制度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的基层治理与汉唐时期相比的突出变化,并谈一谈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对当代的启示。
2023-05-1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开始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949—1978年的奠基时期;1978—2012年的快速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的走向成熟时期。其中,每个大的发展阶段又可根据其阶段性特征,具体划分为若干小的发展阶段。

——据马敏《历史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现代化道路探索历程活动或成果结果
封建主义式现代化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失败
资本主义式现代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失败
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条件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借鉴苏联
“四个现代化目标”和“两步走”战略规划曲折探索
中国式现代化改革开放和“三步走”发展战略成就辉煌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杨德山《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和实践经验》

(1)概述材料一把1949年和1978年作为划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阶段节点的依据。
(2)分析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第二阶段“快速发展”的新突破。
(3)分析材料二,谈一谈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