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0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靖末,行一条鞭法,夏税、秋粮、均徭、里甲、雇募,一条总征之。使一年而出者分为十年,及至所值之年一如余年,是银力二差又并入于两税也。未几,杂役仍复纷然。故一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清廷在财政上实行“原额主义”,即中央设定一个固定的标准,监察税收完成情况。中国缺乏对人口增长的正确认识,仅关注其带来物资紧张、物价上涨等结果,将维持原额视为“善政”;原额主义在当时水平低下的行政管理下满足了财政方面中央集权的要求……帝国的财政体系中存在两种并行的制度和收支:法定财政收入(正额财政),以及法定之外“或公开或私下的不明收入”(正额外财政)。国家分配给基层的经费,往往入不敷出,不得不用附加性、追加性课税来解决,“中饱”“陋规”等私下捐赠,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大财源。晚清之前,政府收支大体平衡。鸦片战争前,户部存银不足2000万两。1858年,户部存银仅5万两,难以维持各部运行。

——摘编自岩井茂树《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

材料三   英国近代税制的奠基石是土地税,直接动力则是沉重的债务压力。在英法战争、北美独立战争、滑铁卢战役后,英国债务总额高达8.2亿英镑。为开辟财源,英国形成了包括多税种的复合税制。一战后,英国近代税收制度基本定型,出现了涵盖国税和地税的税收体系,出台了《印花税法》《石油税法》《增值税法》等法案,适应且促进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膝淑娜《税制变迁与英国政府社会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推行“原额主义”的内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近代中英两国的税收制度。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对国家税收制度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相继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概括起来有三种(如表),三种发展道路从结果来看都不尽如人意。

资本主义道路布隆迪、尼日利亚等国独立后继续保持与宗主国的经济联系,复制宗主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政策。这些国家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但对外资依赖性强,出口品种单一。美国为了与苏联争夺非洲,积极援助拉拢这些国家,这加剧了这些国家对西方援助的依赖。
非资本主义
道路
一些国家一开始主张区别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中间道路,但在苏联的影响下,逐渐奉行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上把前宗主国企业收归国有;限制私人经济的发展,几乎剔除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些国家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基础,但由于资金、技术、管理人员有限往往造成开工不足,效率底下。
村社社会主义道路加纳、坦桑尼亚一些政治家认为,非洲传统村社中孕育着社会主义,应利用当前时代的物质成就促使非洲古老传统中的社会主义因素重新复活并发扬广大。这些国家实行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抑制了群众的积极性,导致生产率下降。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三种发展模式“从结果来看,都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谈一谈非洲现代化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3 . [中国古代基层治理]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基层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随着家族公社和农村公社解体,家户作为社区基本单位的重要性开始突出。与此同时,个体小农对公共工程建设和保护的需求也要求有基层行政组织来承担,而且春秋战国之际社会的激烈变动也使得基层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化,如邻里纠纷、家庭内部矛盾等等。因此,乡里制度的建立不仅是国家深化社会管理、建设中央集权国家秩序的需要,也是乡里社会自身发展变化的需要。

——摘编自卜宪群《春秋战国乡里社会的变化与国家基层权力的建立》

材料二   上至秦汉,下迄唐宋之间,广大基层全是非宗族化的乡村。这期间的乡村无自治可言,国权归大族,宗族不下县,县下惟编户,户失则国危。乡村社会的实质是个极端的“非宗族化”的“吏民”社会。

——摘编自秦晖《传统中华帝国的乡村基层控制:汉唐间的乡村组织》

材料三   在明清基层社会管理中存在着“官”的和“民”的二元组织系统,其中“民”的组织系统中包含了家族、乡族、乡约、会社、会馆等形式。由于这些“民”的基层社会管理组织建立了相对严格且便于实施的规章制度,通过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化方式,借助血缘的、地缘的、业缘的纽带,故能有效地实现社会整合的功能。封建政府能容纳这些基层自设社会管理组织的存在,意味着封建社会根据社会形势变化已经做出适应。

——摘编自王日根《明清基层社会管理组织系统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乡里制度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的基层治理与汉唐时期相比的突出变化,并谈一谈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对当代的启示。
2023-05-1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题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邓宝珊(1894-1968),名瑜,以字行,甘肃天水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将领、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早年父母双亡的他,15岁戎马从军,在辛亥革命期间,加入了同盟会且参加了著名的伊犁起义;随后参加了华山聚义、三原起义,一直战斗在陕西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第一线。国民革命时期,参加了西安解围、中原大战,后入甘理政,一直活跃在中国西北的政治和军事舞台的中央。八年抗战驻榆期间,支撑北线,保护陕甘宁边区,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国共合作联合抗战,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结下了深厚友谊。解放战争中反对内战,促成北平、绥远和榆林的和平解放,被称为“和平将军”。新中国成立后,主政甘肃,勤政爱民,成绩卓著,被称为“甘肃人民的好省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宝珊的革命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邓宝珊的革命精神。
2024-04-0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5 . 秦汉与罗马

材料一   罗马的治国思路是只管上层,不管基层。罗马帝国,只是环地中海的上层精英大联合,基层群众从来不曾被囊括其中,更谈不上融合相通。罗马的行省中,只有贵族、官僚能说拉丁语,基层群众基本上不会拉丁文。一旦上层崩盘,基层人民就各自发展,把罗马抛到九霄云外。

材料二   秦汉完成了“从封建到郡县”,打通了上层与基层,创立了县乡两级的基层文官体系。由官府从基层征召人才,经过严格考核后派遣到地方全面管理税收、民政、司法和文教,将不同地区的基层人民整合起来,聚合成一个大文化共同体。即便中央政权崩塌,基层的人民还能看懂同样的文字,遵循同样的道德,理解同样的文化。

材料三   秦汉与罗马,都对后世具有独特价值。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政治基因,而中国“秦汉之世,实古今转变之大关键也”。这两条不同的文明道路,各有高峰低谷。我们应当从高峰中体会到彼此的优点,从低谷中体会到彼此的缺陷,再寻找各自改进之途。

——以上均摘编自潘岳《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比较》序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罗马帝国为什么“一旦上层崩盘,基层人民就各自发展”?与罗马帝国相比,秦汉时期在国家治理上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秦汉与罗马对后世的独特价值,简要谈一谈这两种文明道路对我们的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政策大事记

重要事件

相关政策

1979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有计划、积极地发展小城镇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通知》开始允许务工、经商的农民到集镇落户
1998年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发展小城镇”成为国家城镇化战略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小城镇发展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依托的城市群
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发展城市群

——摘编自钱振明《走向共同福祉:新时代中国城镇化政策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有统计数据显示,2002~2012年,中国出现大城市迅速增长,而中小城市萎缩的状态。近年风行一时的县改区,更是将此推向极致。据民政部数据,2010年至2020年,全国共撤销了149个县,增加了120个市辖区。例如,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堪比整个纽约市面积,或相当于20个曼哈顿岛,2016年变为上海的一个区。省会城市长春、武汉、济南、长沙和南宁在县改区后市区面积都达到7000平方公里以上,远远超过上海。北京1.641万平方公里的市区面积,在世界范围内也罕有其匹。县改区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机遇,很多地方蜂拥而上,城市越做越大,变相加剧城乡差异。很多城市在新兼并的区域大量建造新区、工业园区、高新区、保税区以及田园城市等,听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但确实也有很多成为烂尾工程。

——摘编自王旭《从“城”到“乡”:中国城市化亟待转型》

材料三   大革命时期,法国政府将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土地成为私有,农民种地积极性非常高涨,粮食产量连年增长。但好景不长,由于土地分散,农业生产徘徊不前。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法国政府出台一系列农村现代化改革措施,主要内容有:给55岁以上的农民发放“终身补贴”;规定农场主的合法继承人只有一个,防止土地进一步分散;组建土地整治公司,拥有土地优先购买权,将买进的地块集中连片,整治成标准农场,然后再低价保本出售。另外,国家还对农民自发的土地合并减免税费。与此同时,政府为鼓励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对农业机械进行价格补贴,免除农业机械燃料税。之后,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将全国分成了22个专业化产区:巴黎盆地,土地肥沃,成为小麦种植区;西部山区,草场资源丰富,重点发展畜禽牧业;北部地区,气温低,大规模种植了马铃薯和甜菜。这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商品量,对耕作、田间管理、收获运输、储藏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于是各种农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法国农户基本上都是合作社社员。

——摘编自马生祥《法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政策的发展趋势,并简析1979~1984年政策的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目前我国城市化面临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农村现代化改革的特点,并谈一谈其能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2024-03-11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谈画报

以图为主、辅以文字的画报的创办则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在近代中国社会传播先进知识和思想的障碍。因此,在清末民初的中国,通过创办图文并茂的画报启迪民智、申说文明,就成为很多知识分子改良社会的一个现实可行的途径。

《醒俗画报》创办于忧患深沉的20世纪初,该报由普育女学创办人温世霖和私立第一中学堂(后改名为南开中学)英文教习吴芷洲共同发起创办。在挽救民族危亡的办刊主旨下,画报关注近代天津城市方方面面的遗风陋俗,从社会风俗的改良入手,徐图国家的进步,为造就一个新的文明的社会和国家做出了极大的努力。

考察《醒俗画报》的内容不难发现, 从每期封面的“讽画”到“唤醒国民、校正陋俗”的办刊宗旨渗透于画报的各个角落,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

——以上材料摘自李文健《清末民初的城市画报与社会改良—以天津《醒俗画报》为例》


英国商人美查在 1878 年成立了“点石斋”书局,随后美查在 1884年 5 月 8 日开始刊行 《点石斋画报》,《点石斋画报》的刊名也因此而得来。

《点石斋画报》 是风行于晚清的一种新闻画报, 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新闻、 市井生活、 民间故事以及国外传奇等, 是最能反映晚清社会生活的史料,真实地反映了晚清社会的生活状况、风俗习惯以及民众的社会心理,清晰地映现出晚清社会的变迁。

——材料摘自宋林林从《点石斋画报》看晚清社会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你以一位历史观察者的身份,谈一谈你眼中的清末画报画。(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05-08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届高三4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8 . 大历史

材料一   “大历史”(big history)是历史研究的新领域,它是由西方学者在1990年代初提出的。“大历史”研究的出现,与时代背景联系紧密。首先,精密计时革命、DNA的发现、板块构造理论以及宇宙大爆炸理论等为其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后冷战时代的趋势也有利于“大历史”研究的出现,比如全球化与环境保护等。与此同时,“大历史”研究也受到了很多质疑——如仅凭现代科学知识能够建构令人信服的宇宙史吗?对历史学家而言,以如此巨大的时间段来探究过去是不是有点不切实际?“大历史”研究能否成为一个明确的史学研究类型,还有待于在时间中去检验。

材料二

“大历史”研究的代表著作: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大卫·克里斯蒂安等著)
目录(节选)
1章宇宙、恒星和新化学元素
3章生命的出现
7章农耕文明时代的非洲-欧亚大陆
10章迈向现代革命
13章未来的历史
(1)依据以上两则材料,结合所学,谈一谈你对“大历史”研究的认识。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做出原创性的贡献”……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的内在关联中,探究历史规律的“大历史观”应运而生……“大历史观”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赋予其时代的、民族的和学科发展的新内容,而不仅仅是历史认识领域时空的扩大或延长。它广泛汲取中国传统史学、外国史学(包括“大历史”在内的西方史学)的积极成果,使之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我国“大历史观”产生的背景。
2024-05-11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9 .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现代化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0~2010年美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单位:%

年份

产业结构

1870

190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农业

21

17

7

4

3

3

2

2

1

工业

21

26

38

38

35

33

28

25

20

服务业

58

57

55

58

62

64

70

73

79

数据来源:库兹涅茨,1999;麦迪森,2003;米切尔,2002;Word Bank,2015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服务业现代化理论分析》

材料二:据世界银行统计资料显示,服务业占的比例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能够达到70%以上,有的国家甚至达到了90%,美国接近80%。就世界服务业的平均发展水平而言也达到了60%,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发展水平达到50%左右。进入21世纪,美、英、德、日、法等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迅猛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世界服务贸易还会以较快速度保持增长,助力全球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韩岳峰《美国服务贸易特征模式研究》

材料三:改革开放40年,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201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从905亿元增长到427032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0.5%,占GDP的比重从24.6%上升至51.6%;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8.4%上升至58.8%,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至2017年底,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就业市场的主体,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4.9%,高于第二产业16.8个百分点,服务业新增税收占全部新增税收收入的比重的54.3%,是税收增长的重要来源。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转型,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新引擎,谱写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服务业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擎起国民经济半壁江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服务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代全球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角度,谈一谈推动当代中国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2023-11-13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2024届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新课标全国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上,即使在内战最激烈的时期,也有些地方没有执行余粮收集制。比如,在南部的察里津和中部的卡卢加一带,那里的苏维埃没有剥夺“背口袋的人”和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他们征收赋税,并将所获得的钱财和粮食支援战争和挨饿的居民。当然,中央政府不承认这样的行动是正确的,认为这是社会革命党人的反动。……大省份的工人开始集会,要求政府取消粮食专政。这时,在中央决策层也不是没有异议,主管经济工作的李可夫,布哈林等人较早地接触了这方面的材料,感到了危机,于是向中央建议,放松余粮收集制。

——摘编自闻—《俄罗斯通史(1917-1991)》

材料二   私营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既是农业政策变化的结果,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农业政策的变革。为了在粮食税基础上适应市场机制的发展,更有效地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21年底召开的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制定了新形势下土地政策的指导原则。192210月,全俄中央执委会正式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上述措施鼓励了农民从事商品化农业经营的积极性,也使土地朝着规模效益的方向集中,中农和富裕农户的比重开始上升,农村出现了新一轮生产关系的调整。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并简析材料一的“余粮收集制”引发争论的原因。
(2)材料二的经济政策中恢复私营工商业与农业政策变革之间有何关联?谈一谈这一政策的探索创新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
2023-07-25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周年热点13 列宁逝世100周年-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周年热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