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工业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发展为世界强国。在此期间,苏联优先发展的是(     
A.农业B.轻工业C.商业D.重工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30年,苏联的外宾商店,通过向外国游客出售古董、在苏联港口为外国海员提供补给,换取外汇。1931年,外宾商店向苏联普通百姓开放,他们可用沙皇金币购买商品,也可使用日用金器、白银、宝石、外汇现金以及境外汇款进行交易。据此推知(     
A.苏联开始推行市场经济体制B.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亟需资金积累
C.苏联经济遭遇西欧国家封锁D.大萧条造成了对苏联经济的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拥有年产5万台履带式拖拉机的生产能力。平时以制造拖拉机等机械装备为主,战时承担国防工业制造坦克的任务,成为坦克制造基地。材料说明苏联工业化(     
A.重视基础工业发展与国防之需相结合B.强调企业自主经营与国家战略相结合
C.实行指令性计划体制、排斥市场经济D.为保障工业资源强制实行农业集体化
2023-02-09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根据图1漫画和图2《苏联工业产值增长表》说明苏联工业化建设(     
A.出现比例严重失调问题B.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提高了苏联生产力水平D.为冷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2-11-18更新 | 296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7年,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77.4%;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从一个依赖西方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这一成就表明
A.新经济政策具有科学性B.斯大林模式具有合理性
C.赫鲁晓夫改革取得成效D.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6 . 如图所示是1926~1940年苏联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年均增长率对比情况。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业生产方式急需变革B.工业化建设已独立完成
C.城乡经济差距不断拉大D.侧重于国防工业的建设
7 . 下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 1937年)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的比较。以下解读不正确的是
A.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增长趋势B.未达到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
C.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8 . 1935年,苏联年轻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在顿巴斯--处设备并不先进的煤矿创造了单日采煤量的世界纪录。此后,苏联全国各行各业迅速掀起一场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的劳动竞赛运动(史称“斯达汉诺夫运动”)。该运动的兴起反映出当时苏联
A.逐渐摆脱经济危机造成的困境B.工业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C.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强烈D.已具备战胜法西斯的物质基础
9 .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不到德国一半,仅是美国的八分之一。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大量引进机器设备与技术。到1937年,苏联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这表明苏联
A.借助农业集体化保障工业化资金供应
B.通过新经济政策完成了现代化
C.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
D.经济建设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
2022-01-1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模拟综合卷(三)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粮食大量出口,甚至在大饥荒的1933年,粮食出口量不降反升,而政府却大幅提高日常消费品的价格。报告显示,当时的1美元可以在波兰购买1.3千克~1.8千克黄油,可以在法国购买600克~750克黄油,而在苏联只能购买250克~400克黄油。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斯大林模式”已经确立B.遭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
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D.政府设法解决工业化资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