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工业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苏联政府在“一五”计划期间批准了70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的协议,并吸收了一批著名的外国专家和工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建设了斯大林格勒瓶拉机厂等大批重大项目的建设。上述做法
A.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B.帮助英美摆脱了经济大危机
C.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突破D.契合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 .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粮食大量出口,甚至在大饥荒的1933年,粮食出口量不降反升,而政府却大幅提高日常消费品的价格。报告显示,当时的1美元可以在波兰购买1.3千克~1.8千克黄油,可以在法国购买600克~750克黄油,而在苏联只能购买250克~400克黄油。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斯大林模式”已经确立B.遭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
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D.政府设法解决工业化资金
3 . 1928年,苏联的工农业总产值已超过一战前的最高水平,然而由于工业制成品价格居高不下,农民被迫生产更多的粮食以换取工业制成品,直接导致农民生活水平降低,苏联爆发首次见诸记载的“剪刀差”危机。这一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工农业产品价格差太大B.工业发展水平较低
C.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4 . 外国资本家在苏联租让工矿企业的投资1927年9月为5200万卢布,1928年10月增到5770万卢布。这说明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西方资本完全控制苏联工业B.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形成
C.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外国资本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各项是苏俄(联)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经济措施或政策,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②企业不论大小,一律收归国有
③优先发展重工业④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②①③④D.④②①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苏联自1928年起大规模进口机器设备,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但到1937年,苏联的机器进口量大幅减少,仅占机器需要量的0.9%。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B.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C.西方开始对苏联实施技术封锁D.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工业
7 . 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1931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销往苏联,193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50%。这说明
A.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B.苏联国内的工业化建设尚未起步
C.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D.美英为缓解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
8 . 1929年1月,苏联政府先后在一些大中城市对居民实行食物和生活用品的配给制,后扩大到全体城市居民。到1935年1月,苏联开始取消面粉、面包的配给制,并在1936年取消了所有商品的配给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苏联
A.计划体制被逐步打破
B.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C.人民的建设热情高涨
D.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9 .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冷战”格局的形成美苏对峙
C.苏联处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2019-07-01更新 | 149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1年陕西省西安市华清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10 . 1928年10月起苏联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到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另外一方面,集体化伴随着对富农的镇压,导致农业减产,粮食困难,1930~1935年政府被迫在城市实行凭证供应制度。这说明
A.集体化使农民为工业化付出代价太大
B.排斥市场调节不利于经济发展
C.斯大林模式导致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
D.计划经济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