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1952年,苏联某集体农庄的统计数据显示:生产1公担马铃薯的成本是40卢布,而它的收购价格仅为3卢布。1952-1953年,生产谷物、牛肉、猪肉和牛奶都是赔本的,而这种现象在苏联各地的集体农庄是“普遍存在的”。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A.农业领域改革势在必行
B.实行余粮收集制导致粮食紧缺
C.受制于西方的经济封锁
D.发展重工业滞后了农业机械化
2023-11-30更新 | 455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届高三3月阶段性练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出“(我们必须)给农民提供他们所迫切需要的机器和工具,大规模地投资电气化和灌溉工程来满足农业的需求”;1927年,在联共(布)十五大上,斯大林提出“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如果不这样,“就不能真正推进集约耕作和农业机械化”由此可见,斯大林提出农业集体化方针是(     
A.新经济政策的巩固与延续B.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政策依据
C.余粮收集制的调整与充实D.对列宁电气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23-02-28更新 | 44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

材料二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点:持续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点: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20世纪90年代,特点: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摘编自任素君、郑旭东《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材料三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就是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边界从一国国内拓展到国外的过程。市场机制需要一定的制度框架来规范其交易行为,这种国际间制度框架的形成属于经济一体化的范畴。国际经济一体化可以通过某个中心国家(一般指霸权国家)的国内制度向外延伸来形成,也可以通过世界经济中参与国平等协商而产生。

——摘编自雷达《国际经济协调和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什么问题?这一做法的影响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战后对经济的不断调整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学知识,指出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形成的三大组织。
4 . 《大国崛起》中提到:“(苏联)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极快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苏联完成工业化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B.人民群众辛勤努力
C.苏联模式的逐渐形成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022-06-29更新 | 240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7年7月,斯大林提出农民要偿付一种类似"贡税"的间接税,即农民购买工业品时要"多付一些钱",而出售农产品时要"少得一些钱"。国家有时竟以低至农产品成本10%的牌价强制收购农产品。此外,集体农庄必须接受国营机器拖拉机站的耕作服务,缴付巨额实物报酬。这些做法
A.基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B.有利于强化工农联盟的统治基础
C.借鉴了宏观经济学说基本原理D.立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长远规划
2022-05-26更新 | 823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2·山东·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苏联推行的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苏联农村的主导地位,如表为1940—1945年苏联集体农庄劳动日平均实物工资情况,材料反映了集体农庄
1940—1945年苏联集体农庄劳动日平均实物工资(公斤)
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1945年
谷类2.01.61.00.80.7
土豆1.20.40.30.50.3

A.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B.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C.完全不利于苏联社会发展D.加重农民生活负担
2022-05-15更新 | 35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江苏专版)
7 . 1930年1月5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通过题为《关于集体化的速度和国家帮助集体建设办法》的命令,把伏尔加河中下游和北高加索地区的集体化期限缩短到1~2年,把乌克兰、西伯利亚、乌拉尔、中部黑土区和哈萨克斯坦的期限缩短到2~3年,其他非产粮区的期限缩短到3~4年,这一指令
A.反映了农业集体化时机的成熟B.体现了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C.契合了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彰显了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先进性
2022-03-26更新 | 700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巩固检测历史试题(二)
8 .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农业集体化以后,集体农庄(包括农民)与国家之间形成实行义务交售制的经济关系。义务交售制采用买卖的形式,但农副业产品不是商品,而是被征购的劳动产品,实际上是“贡税”。该做法
A.优化了国民经济的格局B.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
C.提高了农业的经济地位D.缩小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
2022-01-21更新 | 742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9 . 据统计,整个苏联时代的最高粮食年产量都未超过沙俄时期,斯大林上台后大力推进农业集体化运动,如图是《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这幅宣传画
A.是—份精心伪造的虚假史料B.真实表现了集体农庄场景
C.可用于研究农业集体化运动D.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021-11-25更新 | 47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32年,苏联畅销小说《新垦地》所塑造的贫农舒卡尔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但听说牲畜要归公,便偷偷宰了小牛。随若农庄日益巩固,他也有了新的想法,认为“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我不但能走着去,简直还能跑着去”。该小说
A.再现了历史真实的场录B.引导农民认同集体经济
C.体现了苏联体制的优越D.反映苏联生产力的发展
2021-11-09更新 | 26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