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统计,苏联政府从1927年10月起,完成不了月采购粮食计划(因为政府收购价格低),接着11月、12月也没有完成粮食采购计划。到1928年1月1日止,与上年同期相比,国家采购减少了一亿二千八百万普特的粮食。这一状况(     
A.揭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B.说明急需实行新经济政策
C.反映计划经济体制阻碍农业发展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2023-02-10更新 | 504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鲲鹏5班)
2 . 如表是苏联集体农庄的相关数据,这一时期的苏联(     
1929年1930年1934年1937年
集体农庄数(单位:千个)57.085.9233.3243.7
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数(单位:百万户)1.06.015.718.5
集体农庄的比重: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3.923.671.493.0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4.933.687.499.1
A.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B.建立了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C.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D.从小农国家发展为工业强国
3 . 如表为1932~1937年苏联农业发展状况表。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苏联(     
农庄机耕率谷物机播率机械收割率
1932年19%20%10%
1937年71%54.3%43.8%
A.农村生产技术的进步B.以农业建设为中心
C.工农业比例渐趋均衡D.农村生产关系调整
4 . 对于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评价历来说法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



苏联30年代农业集体化宣传画

说明:左上角的大工厂寓意为工业化是集体化顺利进行的来源。中间描绘了加入集体农庄后的美好前景;农业大丰收,生产机械化。中下部是使用拖拉机耕作。下方圆圈中的小图展现了以前使用畜力耕作的情景。右下部描绘了农民,交公粮的情景。最下面的俄语“KomeKTHBH3Iun”是“加入农业集体化农庄”。

材料二   “工业殖民地说”由于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太大,商品供应不足,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生活水平得不到提升,因而农民不愿意多生产粮食,也不愿意把粮食卖给国家,因为粮食价格过低。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国家从农业、农民手中拿走的太多,农业沦为了“工业的殖民地”。对农业生产力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使苏联的农业生产长期落后。

——据王春良《论对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历史评价的主要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比战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从1932年到1940年,工人的数量增加了数百万,但是用于住房的总投资却在1929年之后有所下降。在1928年到1940年之间,工人的实际收入也下降了43%,甚至还出现了严格的法律限制工人的迁徙自由。随着快速工业化的进程,农业集体化也以同样的速度开展起来。集体化就是一个要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的体系。斯大林的计划遭到了农民的强烈反对,他们采取囤积粮食和杀掉牲口等方式加以抵制。年间粮食平均年产量还赶不上1913年的水平。

——摘编自杰克逊·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材料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就已出现物质基础,至20世纪初国家垄断资本初具形态,在一战后的欧洲,特别是德国,它得到较大的发展,逐渐向体系化过渡。国家垄断资本体系的最终形成确立是二战后完成的。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特点和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系形成的主要条件。
6 . 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下表呈现了1928~1932年集体农庄的建设情况。材料表明苏联
1928年1929年1930年1931年1932年
集体农庄数量(个)333005700085900224500211100
农户集体化的百分比(%)1.73.923.652.761.5
集体农庄播种面积占全部农民播
种的百分比(%)
1.23.630.963.075.5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集体农庄大合并逐渐明显
C.国民经济比例出现失衡D.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
7 . 下表是1940年、1942年和1944年苏联农民义务交售农产品所得收入和向集体农庄市场出售个人宅旁地农产品所得收入占其全部收入比重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类别1940年1942年1944年
义务交售粮食类产品所得(%)1.00.40.2
义务交售畜牧业产品所得(%)0.60.40.7
出售个人宅旁地产品所得(%)30.958.864.5
A.新经济政策得以恢复B.农业集体化问题重重
C.斯大林体制已被突破D.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
8 . 美国作家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中写道:“当预期中的大丰收没能实现时,地方官员奉命加强搜索被藏起来的存粮。在1932年11月的一场演讲中,斯大林认为农民故意阻挠他的集体化方案,借以挑战政权的威信。”这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A.削弱了苏联政权的威信B.阻碍了经济体制的转型
C.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违背了农民自愿的原则
9 . 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斯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资金不能依靠掠夺殖民地,只能把小生产者当作“殖民地”。为此,苏俄(联)政府实行
A.余粮征集制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D.“新经济体制”
10 . 十月革命胜利后,只建立起为数很少的国营农场,广大农村散布着近二千五百万户个体农户,列宁称之为“汪洋大海”。到1927年底,参加农业公社、农业劳动组合、共耕社等各种集体经济形式的农户,总共才ニ十万户,占全国总农户数的0.8%。这说明
A.十月革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余粮收集制适应苏俄的国情
C.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小农经济D.苏联的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