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下表)。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

项目             年份1760年以前1761~1796年1797~1820年
发布圈地法令208项1482项1727项
圈占农民土地310000英亩1830000英亩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

材料二  20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牧畜种类数量、农艺措施以及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

——吕奔《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19271939)》


(2)结合材料一、二,与英国相比,苏联在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方面有何显著特点?

材料三  2011年,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农民卢伟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用租赁、托管、带地入社的形式把社员们的土地整合在一起,并雇专人来干农活,土地丰收之后再付给社员报酬。因为最初加入的农民不多,土地不集中连片,大型农机具派不上用场。于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改良耕种技术提高粮食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益,并以此激发农民加入的积极性。随着农民的陆续加入,土地逐渐连成了片,大型农机具就有了用武之地。如今,该县共有32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15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8%。

——摘编自《学习强国》


(3)依据材料三,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村土地开发利用的认识。
2021-05-16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关注世界,关注未来,关注国家的发展。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以史为鉴,继往开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18—1937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发展状况表

项目1918年1929年1930年1934年1937年
集体农庄数(单位:千个)1.657.085.9233.3243
参加集体农庄的户数(单位:百万户)0.021.06.015.718.5
集体化的比重: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0.13.923.671.493.0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不详14.933.687.499.1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材料二(赫鲁晓夫提出)在最近十年(1961—1970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年)结束时,……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

—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材料三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2007年版

材料四1981—198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2007年版

(1)上述表格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哪些特征?指出这一运动的主要目的。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从其经济改革措施中举一例加以说明。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4)指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首要目的。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指出苏联解体过程中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错误做法。

(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启示?

2018-07-0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测试
3 . 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下表)。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


项目年份1760年以前1761~1796年1797~1820年
发布圈地法令208项1482项1727项
圈占农民土地310000英亩1830000英亩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材料二   20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牧畜种类数量、农艺措施以及农蓄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吕奔《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1939)》

材料三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中国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值猛涨。”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
(2)结合材料一、二,与英国相比,苏联在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方面有何显著特点?
(3)概述材料三中关于“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两种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村土地开发利用的认识。
4 . 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苏联沿袭一战爆发后沙皇政府实行的禁酒政策,但酗酒和自制烧酒现象在全国各地依然盛行。30年代,苏联农民酒类消费量急剧减少,档案文献中也很少提及手工酿酒问题。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产量下滑导致原料匮乏B.农业集体化与计划经济逐步建立
C.社会转型提升国民法律意识D.经济危机波及苏联影响农民收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2-1937年,苏联集体农庄机耕率由19%提升到71%、谷物的机播率由20%提升到54.3%,机械收割率由10%提升到43.8%。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苏联当时
A.农业集体化基础加强B.以农业建设为中心
C.农村生产技术的进步D.工农业比例渐趋均衡
2022-05-21更新 | 535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如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对此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方式
时间
手播
(%)
马拉播种机
(%)
拖拉机牵引播种机
(%)
1928年74.425.40.2
1932年51.728.320.0
A.农业为苏联工业化提供经济条件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已经显露出来
C.苏联人民对农业集体化热情不高D.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成就不是很高
2022-05-07更新 | 20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八)
7 . 在当时的条件下,苏联没有集体农庄,就不可能实现工业化,而没有工业化,苏联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击垮了。此外,集体农庄使人们的生活有了变化,“与集体农庄相伴随的新生活方式,如会议、谈话、宣传报告等现象,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比以往更有趣味”。这表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A.符合历史的时代要求B.服务于工业建设需求
C.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D.维护了社会环境稳定
8 . 40年代苏联农民宅旁地种植面积和农民收入来源占比的变化情况表
类别1940年1942年1944年
个人宅旁地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3.03.04.4
义务交售农产品所得占比(%)0.80.40.45
出售个人宅旁地产品所得(%)30.958.864.5

据表可知,这一时期苏联(       )
A.新经济政策得以恢复B.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
C.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D.农业集体化问题重重
2022-04-05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9 . 20世纪20年代中期之后,苏联的复原军人回到农村发挥了积极的模范作用,下表为1927-1930年军队农业人才培训统计表,据此可知
A.”新经济政策的落实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B.苏联红军为农业经济组织的变革做出了贡献
C.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有利于苏联农业发展
D.苏联红军工作重心随着主要矛盾变化而变化
2021-05-30更新 | 240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全盘集体化运动使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富农阶级被消灭,个体农民变成集体农庄庄员,分散的小生产变成集中的大生产,农业成为直接听从党政机关指挥的部门。这一变化
A.推动新经济政策落地B.改变了农业发展落后局面
C.有利于工业化的实现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