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关注世界,关注未来,关注国家的发展。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以史为鉴,继往开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18—1937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发展状况表

项目1918年1929年1930年1934年1937年
集体农庄数(单位:千个)1.657.085.9233.3243
参加集体农庄的户数(单位:百万户)0.021.06.015.718.5
集体化的比重: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0.13.923.671.493.0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不详14.933.687.499.1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材料二(赫鲁晓夫提出)在最近十年(1961—1970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年)结束时,……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

—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材料三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2007年版

材料四1981—198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2007年版

(1)上述表格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哪些特征?指出这一运动的主要目的。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从其经济改革措施中举一例加以说明。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4)指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首要目的。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指出苏联解体过程中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错误做法。

(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启示?

2018-07-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测试

2 . 阅读下列表格:

表一:三十余年来苏联工农业发展指数

项目
时间
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
1913年100100
1917年8871
1928年(全盘集体化前)124132
1940年(德国入侵前)141852
1953年(斯大林逝世)1462143

表二:赫鲁晓夫时期(1953年-1964年)的农业状况

年份195219541957196019621964
农业总产值
(10亿卢布)
39.841.043.155.463.069.5

——摘编自樊亢《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苏联经济发展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结合数据说明,表一反映了1928年(全盘集体化前)—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哪一突出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2)相比1928年(全盘集体化前)—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农业发展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2018-02-2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 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
3 . 西方史学家这样评价苏联的“五年计划”:“这些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虽然与现在由计算机制定的计划相比非常原始,但也有三大卷,达1600页之多,其中包括的表格和统计资料涉及重工业、轻工业、金融、合作社、农业、运输、通讯、劳力、工资、学校、文学、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险等各方面。”这说明苏联经济的显著特点是  (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经济计划制定详尽而具体
C.国家统一调配人力和物力D.与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
2016-11-27更新 | 5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历史试卷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下表为俄国(苏联)不同时期谷物生产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农业集体化(     
1913年1928年1940年
谷物播种面积(万公顷)10460922011050
谷物产量(万吨)860372809564
谷物单产(公担/公顷)8.27.98.6
谷物收购量(万吨)167010803640
每个农业劳动力供养人数(人)3.25.3

A.遭到了农民的极力反对B.降低了苏联的商品粮率
C.有力支持了工业化进程D.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2023-05-07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临考押题卷(A)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1928~1932年苏联农业集体化发展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时间1928年1931年1932年
集体农庄数量33300个224500个211100个
农业集体化率1.7%52.7%61.5%

A.集体农庄迅速向规模化发展B.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升D.实现了工业对农业的反哺
2022-02-1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下表是对1928~1932年集体农庄情况的相关统计。统计数字表明苏联
时间(年)19281929193019311932
集体农庄败量(个)333005700085900224500211100
农户集达化的百分比1.73.923.652.761.5
集体农庄能种面职占全部农民播种的百分比1.23.630.963.075.5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
C.国民经济比例出现失衡D.农业生产组织规模不断扩大
2022-05-0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乌克兰地区是苏联国内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下表为1930年到1932年乌克兰地区的粮食生产与征购情况

年份

生产量(万吨)

征购量(万吨)

1930

2290

780

1931

1760

770

1932

1280

700

这反映了苏联(       
A.推行集体农业的必要性B.取消余粮收集的紧迫性
C.变革经济体制的局限性D.遭受经济危机的严重性
8 . 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逐步实现集体化的方针。下表所示是1928~1932年集体农庄的建设情况,这一情况
1928年1929年1930年1931年1932年
集体农庄数量(个)33 30057 00085 900224 500211 100
农户集体化的百分比(%)1.73.923.652.761.5
集体农庄播种面积占全部
农民播种的百分比(%)
1.23.630.963.075.5
A.迎合了苏联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B.源于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C.体现了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了失衡D.表明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9 . 下表反映了1924—1939年苏联人口阶级构成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苏联实施了
成分工人集体农民和合作化手工业者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资产阶级、地主、商人和富农
192414.8%1.3%75.4%8.5%
192817.6%2.9%74.9%4.6%
193950.6%47.2%2.6%0%
A.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联模式”D.新经济政策
2022高三上·山东·专题练习
名校
10 . 下表反映了1924、1928、1939年苏联人口的阶级构成,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成分半份工人和职员集体农民和合作化手工业者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资产阶级、地主、商人和富农
192114.8%1.3%75.1%8.5%
192817.6%2.9%71.9%1.6%
193950.2%47.2%2.6%0.0%

A.国内外局势的影响B.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D.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2022-08-10更新 | 20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9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