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历史学家评论道:“(斯大林)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但他......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这一变化致使
A.农业集体化中存在急躁冒进情绪B.农业落后影响了工业的发展
C.政府对基本国情的认识日渐清晰D.国民经济建设比例出现失调
2 . 从1931年起,苏联开始对集体农庄下达生产计划指标,包括播种面积、作物结构、播种与收获时间、总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等,最后发展到连农作物的行距有多大,庄员家庭饲养的牛羊头数都由上级统一规定。这可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A.集约化经营推动了农业发展B.片面追求所有制变革的速度
C.农业集体化大力配合工业化D.经济体制存在着僵化的弊端
3 . 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斯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在俄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低下,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里,“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资金不能依靠掠夺殖民地,只能把小生产者当作"殖民地”。为此,苏联政府实行的政策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C.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有力地巩固了工农联盟
2021-11-2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4 . 如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时间拖拉机数量(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2.71.7
1932年14.861.5
1937年56.193.0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
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
2021-07-08更新 | 8574次组卷 | 73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0~1932年乌克兰地区粮食产量和征粮量(乌克兰每年向苏联中央政府上交的粮食量)统计。这表明当时苏联
时间粮食产量(单位:万吨)征粮量(单位:万吨)
1930年2290780
1931年1760700
1932年1280770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存在重大失误
B.农村经济建设深受西方经济危机影响
C.农民为国家经济工业化作出巨大贡献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难以恢复国民经济
6 . 建立机器拖拉机站是斯大林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具体手段,到1937年时拖拉机站已发展到5818个,与此同时在各拖拉机站普遍设立政治部,派遣数万名城市和工厂骨干人员担任政治专员。拖拉机站政治部的设立
A.促进了农业集体化的实现B.加强了国家对农庄的控制
C.扩大了农业生产的自主权D.为工业化完成创造了条件
8 . 1918年到1964年间苏俄(联)联结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措施经历了“军事动员——商品市场——行政计划——物质利益”的演变过程,这里“行政计划”阶段农业方面的措施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固定粮食税
C.掀起农业集体化
D.下放经营自主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