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都反对个人崇拜,但最终他们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个人崇拜,这说明
A.他们的改革毫无成效B.个人崇拜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C.他们的改革都没有摆脱苏联模式D.高度集权的思想根深蒂固
2 . 在对农业进行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削减农业税、鼓励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等系列改革的同时,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开展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闸门的苏共领导人是
A.列宁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叶利钦
2021-07-2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所以获得广泛深入的发展,就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导致的大萧条,掀起了广泛持续的国有化浪潮,建构起国家垄断资本这一资本主义稳固的经济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的私有化浪潮,国有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以美、英为主导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尊崇新自由主义的基本理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监管。2008年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的爆发,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终结,发达国家的政治重新迈入另一个大的循环周期:凯恩斯主义和大政府时代,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干预和监管的恢复和加强,直接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深化。

——摘编自刘儒《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

材料二   正如一些苏联学者指出的“这样全面的工业改革,不言而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经过几个州若干年试点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改革的结果使企业下放过了头,权力分散过了头,从而削弱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必要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计划管理,致使地区的“分散.主义”和“本位主义”泛滥。从改革方法来看,赫鲁晓夫往往凭个人的主观愿望,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行改革。对此苏联学者布拉尔茨基发表的文章分析说,赫鲁晓夫的改革是不彻底的和低效益的。其原因是他用传统的行政方法、官僚主义方法搞改革,不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没有发动劳动人民为改革而斗争。

——摘编自陆南泉《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简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二战后西方国家与苏联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
4 . 阅读1953—1958年苏联粮食产量图(单位:百万吨)。该图可以说明
A.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相对彻底B.苏联粮食危机得到一定缓和
C.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暴露D.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