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有学者这样描写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了,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中的“他”应是( )
A.斯大林B.戈尔巴乔夫C.赫鲁晓夫D.勃列日涅夫
2019-01-30更新 | 442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2 . 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2017-10-01更新 | 949次组卷 | 34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
2019-01-30更新 | 344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中说:“改革就意味着坚决果断地破除已形成的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东西,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这主要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将以政治改革为突破口B.试图利用市场调节经济
C.将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D.宏观决策出现重大失误
6 . 《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随意性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7 . 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都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C.都突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D.都是对苏联生产关系的调整
8 . 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并且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这反映出苏联
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活力衰退
B.政府对经济建设不够重视
C.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
D.国民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9 . 1987年,苏联通过了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正式提出了“加速战略”,规定经济方面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对经济进行质的改造,将整个国民经济转向集约化轨道。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经济“改造”的措施是
A.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B.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实行计划经济
C.注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D.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2016-11-27更新 | 427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前苏联有许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
——苏联1989年《有关社会主义的现代概念》专题讨论会纪要
材料二 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
——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进行评价。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戈尔巴乔夫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