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是
A.“废除余粮收集,拥护固定粮食税”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开垦、开垦、再开垦”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2020-07-13更新 | 211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反馈检测: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986年在苏联流传着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1)从材料一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
(2)材料二中1986年苏联“无法继续前进”时,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解决“铁轨”问题的?结果如何?
2020-06-25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春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课一练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安启年:苏共亡党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未能成功的进行改革,这是全部问题的关键。赫鲁晓夫最先发动改革,但他为人鲁莽,改革过于随意,准备不足,不讲策略,很快失败。勃列日涅夫反对改革,因循守旧,失去了改革斯大林模式、创新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机遇,使各种问题不断积累,日益严重。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执行了错误的方针,导致国家解体,共产党下台。历史地看,苏联共产党要么反对改革,要么沿着错误的方向改革。在苏共亡党的问题上,应当负责任的不仅是戈尔巴乔夫,还有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以及那些反对改革的人。

——吴恩远等、陈叶军采访整理《苏联解体的历史反思》


(1)对比材料一中图片1和图片2,你发现有什么明显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苏联改革的措施和结果分析,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020-05-17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同步练习
4 . 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重大挫折。在这一过程中,试图阻止苏联分裂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B.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C.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D.1991年“八·一九”政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05年5月,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普京总统说:“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政治悲剧。”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的原因(根本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B.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民族问题是毁灭联盟的火药桶
6 .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共同点是
A.都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B.都企图改革斯大林模式
C.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经济体制
D.都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7 . 1987年,戈尔巴乔夫说:“改革就意味着……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这表明他的改革
A.将以政治改革为突破口
B.试图利用市场调节经济
C.将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宏观决策出现重大失误
8 .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1988年国家分配工业投资时,资金的90%还是投入了重工业(包括军工业),剩下的10%分别投入到轻工业及农业”。据此可知,戈尔巴乔夫这一做法
A.打破旧的经济体制
B.延续传统产业发展观念
C.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D.缓解了食品短缺的危机
9 . “二战”后亚洲部分国家经济腾飞和东欧剧变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大的启示是
A.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要保持稳定
C.要结合本国国情有原则地进行改革D.要重视科教兴国
10 . 有学者这样描写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了,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中的“他”应是( )
A.斯大林B.戈尔巴乔夫C.赫鲁晓夫D.勃列日涅夫
2019-01-30更新 | 442次组卷 | 34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