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为山东某一中学生绘制的一幅历史没曲,该漫画所讽刺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B.斯大林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2022-07-30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虽然允许个体经济存任,但仍受制于传统社会主义理念,视市场为资本主义的,用国家订货代替国家计划,实质是反对市场经济。该学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
A.在经济领域方面收效甚微B.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C.未能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D.学习了中国改革成功经验
3 . 1985年,戈尔巴乔夫提出“加速战略”,该战略将经济增长点放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优先发展机械制造业上。据有关资料记载,1987年苏联重工业比重超过了战时1945年74.9%的最高水平。这一战略的实施
A.背弃了科学社会主义B.夸大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C.带有严重主观随意性D.加剧了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4 . 从内容上看,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
A.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B.极力促进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
C.注意经济方法在改革中的应用D.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大规模垦荒。1954—1960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四千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其中三分之一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由于经营管理不善,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越来越少。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5%;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4%,比前五年下降1.1%,其后五年又下降3.0%;第三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材料三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认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认识。
6 . 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粮食产量一直在2亿吨左右徘徊,1984—1986年,农产品平均产量增长速度为2.6%,而1987—1989年下降为1.5%。1986—1989年,进口粮食1.37亿吨,年均进口量为3430万吨。材料表明(  )
A.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B.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延续
C.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未达预期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
7 . 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在苏联遭受重大挫折。它所提供的教训和启示有(     
①发展生产力要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
②加强党的建设要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相结合
③巩固国家统一要和加强民族团结相结合
④发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要与防止西方的和平演变相结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18-07-21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8 . 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斯大林
9 . 中国1978年底以后的经济改革获得了成功,而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最终都没有成功,其主要原因是(   
A.缺乏正确的改革理论和政策指导
B.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C.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10 . 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软禁了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其经济改革之所以不成功,主要由于
A.改革完全放弃了苏联传统做法
B.改革忽视优先发展重工业
C.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
D.首先进行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