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1985年10月,美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阿马克斯在布朗大学讲话时说:虽然指望苏联收缩现有的承诺可能为时尚早,但“苏也许不愿承担新的义务,并将努力使仆从国承担更大的负担”。这从侧面反映出
A.苏联经济难以支撑对外扩张
B.苏联放弃了控制他国的企图
C.多极化趋势牵制了美苏争霸
D.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倾向增强
2 . 为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从中可以判断出
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89
社会总产值4.23.31.8
国民收入4.33.21.0
劳动生产率3.33.1

A.苏联经济发展陷入了滞胀的困境
B.多市场少政府是苏联经济发展的出路
C.美苏争霸拖垮了苏联的经济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3 . 1979年,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的《关于改进计划工作和加强经济机制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决议》规定:从1981年起,工业要基本上按照定额净产值制订产量,劳动生产率和工资基金计划。这一规定说明苏联试想
A.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控制B.通过经济效益来激励企业生产
C.缩减企业的数量和规模D.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国营商店里一公斤肉大约收款1.8卢布,而国家对一公斤肉的补贴多达3.5卢布。食品行业中仅此一项,每年的国家补贴总额就在600亿卢布以上,而整个国家预算是4800亿卢布”。这表明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已无法维系B.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健全
C.社会贫富悬殊已日益扩大D.货币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周年知识整理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缔约国之间发生有关太平洋某一问题的争端”,应召开缔约国会议解决.缔约国在太平洋区域的权利遭受任何国家威胁时,缔约国应协商采取有效措施。

还规定:“1911年7月13日英国和日本在伦敦缔结的协定应予终止。”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不结盟运动主要会议决议

20世纪70年代《卢萨卡宣言》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通过《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决定建立常设的部长级协调局和不结盟国家驻联合国代表协调局,规定此后每三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
80年代与会各国提出了开启南北对话以改善发展中国家地位及加强南南合作等主张。
90年代要求建立一个以和平、公正、平等、民主、完全尊重国际法则为基础的新国际秩序。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在上台之初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上,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以加速科技进步作为工作中心,集中从企业改革入手,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取消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主要目标是从1986—2000年15年国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4.7%,国民收入翻一番。

随着改革政策的失误,经济危机的加深,1990年春,戈尔巴乔夫提出更大范围的经济改革,在所有制形式方面,国家、集体、个人不分主次,缩小国家所有制比重,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形式,计划从目前85%降到30%左右,生产性设施、航天工业、军事设施、国家银行归国家所有。……戈尔巴乔夫改革逐步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严重恶果。

——摘编自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条约的具体名称,并阐释该条约给英国带来的不利影响和给日本带来的有利影响。
(2)解释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的含义。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完全解体标志。根据材料三,概括戈尔巴乔夫推行“加速发展战略”的措施。
2021-05-02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下图为苏联历次五年计划时期生铁产量年平均增长率(资料来源《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此表主要说明苏联
A.经济增长模式渐显疲态B.经济改革加速解体进程
C.五年计划得以顺利推进D.经济结构失调逐渐加剧
2021-04-16更新 | 333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从1988年起,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倡把所谓的“民主化”“公开性”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曾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雷日科夫多年后评论说,“戈尔巴乔夫并没有考虑到过渡阶段的复杂性”,“改革”的“这两个内容同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制度发生了冲突”。这一评论旨在强调
A.原有模式成为破坏改革的关键B.社会矛盾复杂阻碍完成过渡
C.忽略国情埋下改革失败的隐患D.个人原因导致整个国家解体
8 . 如图是美苏在二战后的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苏联工业产值增速呈下降趋势
B.斯大林模式是苏联下降的历史根源
C.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重要原因
D.60年代美苏较高速的增长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
2021-02-25更新 | 31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戈尔巴乔夫曾回忆说:“经历(1985年)四月全会的转折将近一年后,我们发现改革政策遇到了巨大的阻碍,因而许多人将这一政策视作昙花一现的例行行动……我感到党内和管理阶层官僚在强烈抵制,上面轰轰烈烈,下面却寂静无声。"由此可知,当时戈尔巴乔夫
A.对苏联改革前景持悲观态度B.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力主调整苏联国家改革政策D.强调苏联激进改革的必要性
2020-12-06更新 | 414次组卷 | 7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从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重新整顿农村经济关系,建立各种经济核算组织,改组农工综合体管理 机构为经济实体,广泛推行租赁承包制等。此举旨在
A.使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化B.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延续新经济政策的做法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020-09-09更新 | 352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