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国际组织                                 

20世纪下半叶的主要国际组织(部分)

阶段时间国际组织
1945.10联合国在纽约成立
1945.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
1945.1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华盛顿成立
1948.4世界卫生组织成立
1960.9中东产油国和南美国家委内瑞拉联合组成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1.9不结盟运动在南斯拉夫成立
1967.8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组成东南亚国家联盟
1993.11欧洲共同体国家批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盟成立
1994.1《北美自由贸易协议》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
1995.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依据材料,指出20世纪下半叶成立的国际组织所涉及的重大时代议题。
(2)选取一个阶段,谈谈你对该阶段国际组织建立原因的理解。
2023-03-25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盟一体化进程

1967年8月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发表《曼谷宣言》,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1976年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正式将政治合作列入联盟合作范围,制定经济合作具体原则。
1984—1999年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相继加入东盟。
2007年11月东盟10国签署《东盟宪章》,宣布政治合作、经济一体化,增强东盟大家庭
意识 。
2015年12月由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社会文化共同体三大支柱构成的东盟共同体正式成立,融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成为应对地区安全威胁、实施大国平衡战略的机制保障。

——摘编自骆永昆《东盟共同体建设的进程、动因及前景》等

材料二   2016年以来,美日印澳等国纷纷出台“印太”战略,表态支持东盟中心地位。但东盟意识到上述战略遏制中国的意图明显,将加剧大国博弈,并且严重冲击东盟中心地位。2019年推出的《东盟印太展望》使东盟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取得了一定的自主权。2021年在中国与东盟规划了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一揽子合作后,东盟对美国提供的合作有选择地接受,对于各种有益的合作项目照单全收。

——摘编自翟篦《以柔制刚——东盟对美国印太战略的选择性合作》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盟一体化不断深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盟与美国“选择性合作”的认识。
2023-03-20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78月,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5国外长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宣称联盟的宗旨是:本着平等和合作的精神,加速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197111月,东盟外长在吉隆坡举行特别会议,发表《东南亚中立化宣言》,宣布建立不受外部强国干涉的“和平、自由和中立区”。同时,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发展。19945月,东南亚十国举行非正式会议,决定加快东南亚一体化进程,把东盟扩大为包括东南亚所有国家的大东盟。现在,东盟已成为东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1996年首次召开的亚欧会议,是亚洲十国(东盟七国、中国、日本、韩国)和欧盟为建立双方互利互动的合作关系而创立的新机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当年12月举行的第二届东盟首脑非正式会议邀请中、日、韩三国首脑进行会晤,并分别同这三个国家的首脑举行会谈。2001年,中国在第五次中国一东盟首脑会晤中正式提出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20101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标志着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开始运作。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东盟成立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为1840年以来中、美、西欧、日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世界占比曲线


箭头④说明:箭头④显示2000年以后中国GDP在全球占比迅速提升。其主要原因有: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政策;2001年中国入世带来巨大红利;中国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中国外交营造了相对有利的发展环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箭头①②③中任选一个予以简要说明。
2022-05-10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浙江·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理性思维不仅促进个人的成长,还推动科技进步和国家富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举出他自己无可避免地卷入公共事务中的两次例子:第一次是他反抗了民主制,第二次是反抗了三十僭主,这两次当权者的行动都是非法的。他指出,出席的人里面有很多是他从前的学生和学生的父兄们,而起诉书提不出这些人中有哪一个人能见证他败坏过青年。他拒绝遵循惯例,把他哭哭啼啼的儿女带到法庭上来以期软化法官们的心;他说这种景象会使得被告者和整个城邦都同样地显得可笑。他的工作乃是要说服法官,而不是请求他们开恩。在宣判(死刑)以及否决了那处以三十个米尼的另一种可能的惩罚而后,苏格拉底就做了最后的一次讲话。

——摘自(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1831年,达尔文作为博物学家参加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在考察中,他发现南美洲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上的物种存在变异。他把在化石中发现的古生物和现存的物种进行比较,认为“像这样一些事实,显然只能用这样的假说来说明:物种逐渐起了变化”。……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会错误地认为,一个部分或器官的构造上的变异不能因为自然选择的作用而慢慢积累起来,是因为它对于其所有者是非常不重要的。然而,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在新的生活环境下,就连这等构造也经常被利用在物种的利益上,而且还会持续不断地变异下去。

——根据人民版必修三、(英)达尔文《物种起源》整理

材料三     人们发现,至少相当多的欧洲人首先会感觉到:发展水平接近又具有相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欧洲国家之间组成一个市场是非常自然的事,是非常需要的事。于是“一体化”问题便从古老的理想主义落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欧洲的政治现实上;然后又从政治的相互钳制迅速转移到了经济上的共同目标。

——摘自资中筠主编《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之二:20世纪的欧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接受审判结果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及其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达尔文这一假说的主要观点,并列举相关史实论证“构造也经常被利用在物种的利益上,而且还会持续不断地变异下去”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二战后“欧洲之父”让·莫内提出欧洲联合这一设想的社会背景,并说明欧洲联合迈出的第一步及其积极影响。
2022-05-0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浙江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盟成员国在1996年召开了阿姆斯特丹首脑会议,于1997年达成了《阿姆斯特丹条约》。该条约加强了欧盟委员会的权力。增设了“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一职,以加强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在政策推行方面的连贯性。决定在理事会总秘书处设立一个“政策规划与早期预警小组”,由高级代表负责。以改变从前欧盟对国际事务反应不及时或不一致的被动局面。除此之外,该条约还修订了《马约》中规定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五个目标,并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五项目标的手段。在防务方面,《阿约》修改了《马约》的一些条款。此外,《阿约》还引入了更有效的决策机制—“有效多数表决”与“建设性弃权”,以增强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更加有效行动的能力。《阿约》的上述进展,“有助于改善它对外部事态变化做出反应的速度。同时也表明了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一个发展趋向,即在政策立场上尽可能寻求一致和在政策行动上允许灵活参与。”

——摘编自马翠琴《论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历程、动因、现状、制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姆斯特丹条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姆斯特丹条约》的历史意义。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宣称,只要欧洲国家准备走经济合作之路,美国就准备为它们提供援助。之所以把经济合作作为援助的前提,一是为了保障欧洲的持续发展,二是为美国的援助寻求共同管理,从而使援助更加有效,尤其是避免浪费不必要的管理手段。由于资助的力度,更由于它的运行机制与原则,欧洲复兴计划为欧洲各国的彼此接近与相互合作注入了积极的推动力。

——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

材料二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发出了新的欧洲统一的呼声。

——整理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阅读材料一,写出马歇尔发表演说的时间,结合所学扼要说明美国“保障欧洲持续发展”的真正意图。
(2)西欧一体化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战后西欧走向统一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为欧洲统一奠定政治基础的历史事件。
2022-04-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各个古代文明的发展,因此在文化上也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大体说来,印度人重视宗教,中国人重视伦理教化,希腊人追求理性,罗马人注重实用,埃及人讲求来世。当然,这些特点不是绝对的,有些是各文明所具有的,有些则相互渗透。如佛教前传入中国、东南亚、日本和朝鲜,希腊人曾统治埃及和西亚,罗马人曾领有东地中海和高卢等地区,并给这些地区的历史发展以巨大影响。不过,所有这些对当地原有的文明来说,很难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当地原有的文化。

——摘编自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各个人群之间的互动反过来产生了规模空前的交流,这些交流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区域。有一些交流是生物种群方面的: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以及病菌都传播到未曾到达边远的地区。航海探险唤醒了商业贸易的繁荣,为了寻求贸易机会,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8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建立起环球贸易和交通网络。

——摘编自【美】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战后欧洲实现联合的原因很多。冷战的国际背景是欧洲联合重要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则是法德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政治基础。一方面,残酷惨烈的二战促使欧洲人对民族国家和战争的反思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直接催生了欧洲联合的许多思想和理论。另一方面,欧洲人在战争期间就进行了欧洲联合的实践活动,战争结束后又陆续在军事、外交、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尝试开展合作,把欧洲联合运动推向了高潮,并且以建立煤钢共同体为开端,开始了欧洲一体化的漫漫征程。

——摘编自姜南《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欧洲联合运动的兴起》


(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文明的特点。
(2)指出推动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的重大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分析该事件带来的影响。
(3)依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联合的原因。
9 . 经济一体化是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17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英国就逐步走上了法制社会的道路,从法律上保证了商品、资金和劳动力正常、合法地自由流通,在清教徒革命后,英国奉行宗教信仰自由与宽容的政策,清教徒雄心勃勃、敢于创新,给英国社会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

——孔繁刚《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APEC的成立使浩瀚的太平洋不再是地理上的阻隔,而成为联结亚太地区众多经济体的纽带,但是APEC成员数量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在社会制度文化、历史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多样性,这在客观上给APEC带来了诸多挑战。然而,独特的运行方式和指导原则为APEC合作提供了充足的制度空间。

——刘晨阳《APEC30年: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回顾与展望》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政府来取了变革经济措施,努力改变政府与企业和市场的关系,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纷纷由过去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到了90年代,全球企业并购出现了新浪潮,这些企业并购事件遍布世界各国,囊括了所有发达国家和几乎全部发展中国家。这次企业并购,不是简单地为了追求经营管理与生产规模的合理性,而是站在战略的高度,力求在国际竞争中,形成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市场扩大的优势。

——王国平《全球企业并购新浪潮的特点和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开放性特点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上述开放性的特点对英国此后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APEC”的中文名称及其“独特的指导原则”。简析“APEC”成立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全球企业并购潮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022-03-10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2届高考选考科目3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至18世纪,西欧对外贸易空前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三角航程构筑起大西洋经济体系,形成了“大西洋世界”。在大西洋沿岸各国和地区间,欧洲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美洲提供原材料和农产品,而非洲提供劳动力。通过这样一个巨大的商路网,商品有规律地流动着,大西洋周边地区的距离越来越近。到18世纪中叶,曾经繁荣的地中海周围的城市呈现出衰败与萧条的景象,而巴黎、阿姆斯特丹与伦敦一改1500年时的旧貌,焕然一新。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中国经济的崛起,美国经济重心的西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经济上融入亚洲,这些结构性变化所产生的巨大合力使世界经济走出大西洋时代,迈向太平洋时代。1989年成立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越来越红火,是太平洋时代正在来临的明显征兆。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就该组织的未来发展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多样性、开放性和互利性的原则。这些原则,被有亚太经合组织临时章程之称的《汉城宣言》采纳。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等事件的冲击与考验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间讨论和关注的议题,开始超出经济领域,向政治、安全、社会等领域推进。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近代早期“大西洋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世界经济“迈向太平洋时代”进程中的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以来对亚太经济发展的贡献。
2022-02-28更新 | 2988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1年河北真题变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