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20世纪70年代的巴西有“经济奇迹”之称,但80年代成为了“失去的10年”;莫迪任印度总理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升到了世界第五位,但印度固有的落后事物仍有残余影响;1993年后新南非调整社会政策,一定程度取得了巨大成效,但经济水平却在2019年世界排名中大幅下降。由此可知(     
A.经济区域组织实力削弱B.内外因素下的综合干扰
C.冷战背景下的发展瓶颈D.南南合作下的密切作用
2023-07-0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新纪元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2003年,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全球化及其不满》中提到“很多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的不满情绪”。近20年的时间过去,在其重著改版中又写道“全球化已经反噬了西方发达国家,这导致不满的砝码转移到了发达国家一方"。据此可知(     

A.当今世界经济呈逆全球化道势B.全球化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C.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D.发达国家丧失世界主导地位
3 . 有学者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带来效应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对全球化的心态,进而影响主导思想与战略选择。下图是该学者绘制的“全球化、经济基础与思想谱系的逻辑关系与动态演化图。”

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主导思想与战略选择决定全球化程度B.发达国家对全球化持更加开放的态度
C.推进全球化应建立更公正的国际秩序D.各国共同享有全球化带来的受益福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传统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主要是一国政府拥有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的自主决策权,但是全球化进程对经济主权的冲击是广泛而深刻的。例如,根据世贸组织规则,成员方不得随意制订关税政策,其结果必然导致由国家主权原则得出的国内独立权受到侵蚀。这表明(     
A.国际经济新秩序亟需重构B.经济全球化存在主权让渡的博弈
C.现有国际规则面临着挑战D.全球化进程会导致民族国家消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全球化在逆转吗?

有学者认为,作为与全球化相生相克的一个反命题,逆全球化是与全球化此消彼扬、相互掣肘的一种历史进程,尤其在某一具体领域里,逆全球化的勃兴,往往意味着全球化的式微。反之亦然。研究这一问题时,某学者选择了以下几则材料。

材料一   


这幅木雕最先出现在1493年印制的一本小册子上,他可能是歌洲第一幅描绘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绘画,图中,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坐在左边,正指挥哥伦布和他的三粮船驶向一个小岛。几乎全裸的土著人(画得比欧洲人身材高大)(见有外族人出现)似乎正纷纷逃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南美洲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白银,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我们之前栽培在美国南部的棉花,现已扩展到了地球上每个温暖地带。

——摘自【英】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大国兴衰》(1865年)

材料三   全球化浪潮发展衍变至今已历500余年,呈现出较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世界知名媒体专栏作家、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在跨入21世纪之前经历了三大历史阶段:全球化1.0阶段,浪成于微澜之间一西方列强抢占发展先机;全球化2.0阶段,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国际多边机制异军突起;全球化3.0阶段,山重水复疑无路一“逆全球化”亦已全球化。如套用以上提法,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蔓延之际,全球化有望迈入全球化4.0阶段,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亟待共构建。在新的国际情势下,世界各国理当积极以自身的发展、智慧引导全球化朝着正确的方向砥砺前行。

——摘编自檀有志《全球化的阶段性特征及未来方向》

材料四   人类的全球化历史进程不会因为最近出现的“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治理难题等问题而终结、逆转或回到原点,而是意味着全球化的转折或再出发。全球化再出发的时代恰逢中国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探索,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同时,中国为全球未来发展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方案,并积极构建“一带一路”的发展合作平台。

——摘编自王森垚《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困境及中国因应之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以上四则材料对研究全球化这一问题有何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研究历史问题时,我们应坚持的原则。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前全球化困境下中国迎接“全球化4.0”的合理建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面对美国在欧洲影视产品市场的垄断,法国主张强化欧洲影视配额制度,严格限制美国产品进入欧洲市场。在法国的推动下,1995年欧盟建立支持欧洲影视产业的信贷保证基金。然而美国坚持文化产品应跟其他产品一样自由流通。美欧的这一争端体现了
A.保护文化多样性成为欧洲共识
B.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利益角逐
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进一步分化
D.政治多极化与文化多元化冲突不可调和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心”与“外缘”

由于第三世界是一个世界经济范畴,因此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欠发展(或欠发达),按依附论的观点,欠发展是指外缘地区国家经济的一种畸形发展状况。

根据依附论和世界体系的理论,近代资本主义兴起所构筑的由“中心”与“外缘”地区组成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结构,大致如图所示。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亚诺斯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依附与畸形”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2022-02-23更新 | 769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二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跨国公司把一种全新产品打入一个国家时,它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这个国家中创造一个新的市场。这就需要适应或改变消费者的偏好或口味,使他们接受这种产品。如果跨国公司成功了,它实际上是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全球性的经营环境。这说明跨国公司
A.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B.促进了文化交流国际化
C.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D.以文化创新为主要业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二战后,大量劳动力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流入西欧、北美洲、大洋洲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和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20世纪90年代,东欧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上述材料表明
A.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
B.劳动力的全球流动预示着经济的平衡发展
C.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顶峰
D.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改变着劳动力结构
10 . 如表为拉美、东亚部分国家出口商品结构(%)。由此可知,与韩国、新加坡相比,墨西哥、阿根廷两国
        类别
国家
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
1970199219701992
墨西哥68473352
阿根廷86741417
韩国2477693
新加坡70223178
A.出口贸易呈现减少趋势B.对外国资本依赖程度较高
C.产业转型进程较为缓慢D.区域经济合作化水平较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