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9 道试题
1 . 2014年11月,中澳签署了意向声明:澳大利亚对中国所有产品关税最终均降为零,中国对澳大利亚绝大多数产品关税最终降为零;服务领域和投资领域双方相互开放,同时大幅降低企业投资审查门槛。该意向声明
①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要求,有益于中澳双方的互利合作
②对中澳双方要求完全一致,双方处于完全对等的地位
③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赢得竞争机遇
④暂时也会对中国带来压力,国内某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1年,西方史学界“泰斗”、德国史学家兰克出版了《世界史》一书,这是一部典型的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史著作。此书风行一时,影响甚广…… 1917年,德国出版了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该书试图打破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史体系,创立新的宏观世界史的编纂体例……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史学界出现用全球观点研究和撰写世界史的热潮,巴勒克拉夫的《当代史论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巴特菲尔德《论中国史与世界史》等书基本摆脱欧洲(欧美)中心论的旧框架。70~80年代,从总体上说,西方世界史编写已进入整体历史或全球文明史时代。(据张广智等《现代西方史学》)
据材料概括19~20世纪西方学者历史观的重大变化,任选材料中的一个时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时代对史观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
材料二 1950年春,让·莫内(“欧洲之父”)提出: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让·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1951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想及其亚洲启示》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此出现了以下两种议论、看法:
看法一:“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刘心武《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看法二:见下图漫画(经济全球化)

材料四 1958年,张闻天向中央写报告,申请1959年上海办世博会。建议如石沉大海,没有结果。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第四十一届世博会,中国大步与大度地走向世界,并邀请世界走向我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背景和目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国家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
(3)选择材料三中任一看法,依据材料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闻天的建议石沉大海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3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河南濮阳县第一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4 . 2011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变化。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
A.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即将建立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C.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D.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
5 . 欧盟委员会宣布为减少碳及其他温室气体和污染气体的排放,对抗全球气候变暖。自2012年1月1日开始征收国际航空碳排放税;2月22日,中、美、俄等国家在莫斯科联合制定反对欧盟航空碳税的一揽子“报复性”方案。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国际航空业竞争日趋激烈B.贸易壁垒阻碍经济全球化
C.发展中国家面临科技压力D.全球气候问题威胁人类生存
6 . 在一次世界贸易组织举行会议期间,有示威者在会场外打出了标语:WTO就是世界恐怖组织。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贸易组织是恐怖主义的表现
B.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C.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遭遇挑战
D.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需要加强合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日本《选择》月刊近日发表文章声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对中国需求,中国资金的依存使日、美、欧的反共论调声。……对中国来说,通过政府投资来强求加快经济增长,是由于经济目的之上的政治目的的需要。”对这一观点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确认了中国在当前经济危机中的领导地位B.日美欧等国在当前经济危机面前束手无策
C.文章延续了二战后的“冷战”思维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对中国的敌视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199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估计超过2.5万亿美元,其中世界100家最大跨国公司占1/3;有90%的国家和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都低于跨国公司的销售额;世界最大的100个经济单位中,51个是企业,只有49个是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职能在经济全球化中逐渐被边缘化
B.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D.跨国公司是独立于国家之外的经济实体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51年9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政府声明中说:“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他还曾说:“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从战后到2002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它每年还继续向10万受害者赔偿6.24亿美元的养老金。1994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惊世一跪”的20年后,对波兰再次表示,“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对于德国有关纳粹大屠杀的历史教育,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景云《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论述》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对侵略历史“不反省、不道歉、不谢罪”(“三不主义”),而且不断制造事端,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发表歪曲历史的言论……日本每年都要在广岛举行和平大会……日本著名学者藤原彰指出:“日本人十分缺少从加害者的角度认识战争的意识。”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免除了头号战犯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释放战犯并允许其重返政坛军界执掌国家大权……在战争索赔问题上,国际地位尚低的亚洲受害国的多数国家,基本上自动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权。最后只有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四国接受了日本有限的赔偿……意大利政治家蒂齐亚诺·台尔察尼所著《日本人的自负与傲慢》一书中指出:“财富使日本人变得更加狂妄。”于是就有人叫嚣说:承认侵略并向亚洲国家谢罪是“自虐”行为,妨碍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和在国际新秩序中发挥“领导作用”。
——摘编自王丽萍《中日两国“二战史观”的分歧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对待法西斯罪行的态度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三不主义”态度的成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法国人在西方常被视为“异类”,在工业化、全球化浪潮中,始终有意识地守护和保持可能消泯的某些根本性的东西。代表对人类古老的感官价值的执着和迷恋的葡萄酒、服饰、化妆品,成就了“法国制造”极具竞争力的差异化产业和国际品牌。这反映了
A.传统产业迟滞了全球化进程
B.民族性与全球化可以协调统一
C.法兰西民族具有一定保守性
D.全球化推动了发展的多样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