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如表为1990年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世界商品贸易中所占份额统计。据此可知(        
名称份额(%)名称份额(%)名称份额(%)
欧洲共同体41东南亚国家联盟4.44南半球共同市场1.13
美加自由贸易区17.14拉丁美洲一体化联盟3.03阿拉伯共同市场0.95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6.65海湾合作委员会2.02东部和南部非洲国家特惠贸易区0.28
A.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B.建立关税同盟成为各国共同选择
C.全球治理机制发生了颠覆性变化D.区域经济一体化扩大了南北差距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分工体系演进简表

进程时间表现
萌芽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新大陆”发现后,国际贸易迅速扩大,西欧工场手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商业资本家在利润的驱使下,开始开辟国外大市场,为满足国外市场需求所从事的专业化生产活动出现
形成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英国等欧美国家依靠坚船利炮炸开亚非拉国家的大门,倾销廉价工业品。一国范围内的城乡区域分工和工农部门分工,逐步演变成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先进工业国与落后农业国之间的分工
发展19世纪后期到二战爆发国际分工的参与主体大幅增加,资本主义生产日益社会化和国际化;实现方式不仅有商品交换,更有资本输出。英国遭遇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德、美、日等帝国的双重挑战
深化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海量增长,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地区)共同参与到分工体系之中;大批新兴民族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获得明显改善,但南北矛盾依旧突出

——摘编自杨文武、罗文宝《国际分工体系的演进动因及启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优势要素。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劳动力密集产品的制造上,而且更多体现在劳动力密集型环节的生产上。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食品饮料、烟草、纺织服装、橡胶制品等在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化学成品、木制品、纸制品和印刷、金属加工产品、机电产品等所占比重持续上升。我国已从由知识技能要求低、附加价值小的下游生产环节(终端的加工组装)向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的上游生产环节(关键零部件的生产)递进。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当前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可持续性面临着挑战。

——摘编自金芳《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变化、内在矛盾及其走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国际分工体系演进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特点,并为维持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可持续性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
3 . 有学者指出,近几年来,欧盟政治面临分裂的风险,不断累积的难民问题和移民问题等加剧了欧洲社会矛盾和欧盟治理难度。欧盟的政治分裂和重心转移给欧洲未来发展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使欧洲各国经济增长动力减少、社会矛盾增加,从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该学者旨在说明欧洲(     
A.国家贫富差距日益的凸显B.政治危机引发深层次反思
C.人口问题威胁全球化发展D.传统治理模式遭受新挑战
4 . 有学者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带来效应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对全球化的心态,进而影响主导思想与战略选择。下图是该学者绘制的“全球化、经济基础与思想谱系的逻辑关系与动态演化图。”

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主导思想与战略选择决定全球化程度B.发达国家对全球化持更加开放的态度
C.推进全球化应建立更公正的国际秩序D.各国共同享有全球化带来的受益福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边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全球贸易金融市场的货币格局。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美元在贸易金融市场中占据最大权重②人民币与欧元结盟联手对抗美元霸权
③人民币的贸易金融市场地位不断上升④世界贸易金融市场货币格局开始形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1-11更新 | 574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忠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电影《阿凡达》以其精彩的电脑特技,以及对现代科技带来的欲望和暴力的某种西式文化反思,受到影迷们的喜爱,其海外票房远超美国本土票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B.体现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融合
C.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趋势D.美国电影科技水平比较高超
2022-07-27更新 | 276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三模(主城区)历史试题
7 . 如图是创作于1989年的漫画《大买主》,图中的“101毛发再生精”是80年代深受消费者青睐的一款生发产品。该作品(     
A.体现出商业宣传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B.反映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显著
C.讽刺了经济建设过程中的浪费行为
D.意在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022-07-27更新 | 232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拉丁美洲经济学家提出了“依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世界经济领域中,存在着中心—外围层次,“中心”国家造成了“外围”的不发展,“外围”应独立发展民族经济,走出依附。这一理论的提出(       
A.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加速了拉美地区殖民体系崩溃
C.旨在切断与西方国家的联系D.改变了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体系
2022-06-03更新 | 36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97年的京都会议议定书中,30多个工业国家同意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然而,在欧盟各国、日本、加拿大和其他工业国家批准该议定书之后,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却拒绝批准该议定书。由此可知
A.美国与西方其他国家矛盾尖锐B.京都议定书对美国极为不利
C.全球性问题更需要各国广泛合作D.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明显
10 . 《金融时报》曾报道,从14世纪以来发生的122次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来看,它们的后遗症对宏观经济影响可能持续40年。这表明,疫情影响绝非暂时的,公共卫生变量今后会和气候变一样,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一思维的常量,深入影响全球化逻辑。由此可见
A.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影响人类思维
B.公共卫生危机阻碍宏观经济发展
C.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遭受重大挫折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迫切而必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