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剂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清末)因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尽试任人一家人,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材料四 2004年9月16日晚,数百名西班牙人呼喊反对中国鞋商的口号,来到埃尔切中国侨胞鞋类批发商店比较集中的卡鲁斯工业区,并向中国侨胞开设的鞋店扔石块。大约20名示威者烧毁了一个装满中国鞋子、约1000平方米的华商仓库。此外,示威者还在街上烧毁了一个装满中国鞋子的集装箱。
注:埃尔切是西班牙巴伦西亚自治区第3大城市,素有“欧洲第一鞋城”的美誉。这座小城正是依靠发展制鞋业,一跃成为西班牙全国人均收入最多的城市之一。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简要说明材料二中的“旧工业”的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无法想象的,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4)有人说,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一谈你的理解。
2016-11-27更新 | 3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逐渐逊位,在19世纪后期最终解体

——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等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积极开展主场外交,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频频提出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中国和平外交思想,也是基干对当今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一目标不仅反映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于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探索打造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承担起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赵晓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中国外交创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古代朝贡体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意识”上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理解。

3 .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2013 年中国政府提出建设“新丝 绸之路经济带”,为沿线各国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自西汉张骞通西域以来,陆上丝绸之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不 断崛起,经常破坏丝绸之路的畅通,使陆上丝绸之路为之阻隔。中国外销商品如丝绸、瓷器、 茶等大都生产于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有众多优良的港口,从海路运输不仅交通方便,而且运输 量大。通过海路还可以把商品输送到陆路不易到达的地区和港口,如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地。 到了宋代,随着航海技术以及造船业的不断发展,海上运输的安全性及运载量都有更大的提高,
海上运输通道逐渐取代陆上运输通道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

——摘编自孙继亮《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明代银本位制度确立关系初探》


材料二       自公元   1500       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 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 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 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 在 19 世纪 50~60 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   1913       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 19%,美国 12%,德国 13%,法国 9%。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四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 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 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 2013 年 10 月 3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共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