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罗马法学家将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公法是关于罗马国家的法律,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如果说国家的公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那么私法本质上只是确认单个人之间的、现存的且在一定情况下是正常的经济关系。在今天这个大工业和铁路的时代,人们可以把旧的封建法权形式的很大一部分保存下来,并且赋予这种形式以资产阶级的内容,甚至直接给封建的法律名词加上资产阶级的解释;人们也可以将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罗马法,以及它对简单商品所有者的一切本质的法律关系(如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奖约、债务等)所作出的无比明确的规定作为基础,在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创造像法兰西法典(《法国民法典》)这样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

——摘编自【德】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材料二   “长臂管辖”原是美国的一个司法概念,主要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义上来说,“长臂管辖”是指美国将国内法规的触角延伸到境外,管辖境外实体的做法。对于美国而言,其实施“长臂管辖”的“权力”并非来自联合国或国际法授权。19937月底,美国以“向伊朗运送化学武器原料”为借口,对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广州分公司的集装箱货轮“银河号”进行登船检查。然而,检查没有取得任何结果,“银河号”货轮却被迫中断正常航运一个多月。

20178月,美国贸易代表依据其国内法启动了针对中国的“301调查”,有法学专家指出:调查本身“不存在违反国际法的问题”,但基于调查的单边制裁措施却违反了其在WTO框架协定内的义务,也违反了一般国际法。

——摘编自王震《对新形势下美国对华“长臂管辖”政策的再认识》


(1)指出近代西方国家私法发展的两条主要途径及历史意义,
(2)分析美国“长臂管辖”政策形成的背景,并简要评述这一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俄乌冲突持续、欧洲深陷能源危机的背景下,2022年9月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召开能源问题国防会议。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法国能源转型部长阿涅丝·帕尼耶·吕纳谢表示:“法国政府将推动法国电力公司在今冬将32座核反应堆全部启动发电,以缓解电力价格高涨的局面。”同时她“呼吁法国企业和民众节约能源”。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能源危机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障碍B.节约能源是当今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
C.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正遭遇危机D.当今世界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全球化
2022-10-11更新 | 31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百校联盟(名校联测)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竞争力,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中国经由与欧洲、美洲、日本的海上贸易航线输入大量白银。海外白银输入为明代银本位制的稳定奠定了基础,并由此带来了16-18世纪中国商品经济的繁荣。“当时不仅邻近的国家要与中国保持朝贡贸易,或者以走私贸易作为补充,而且遥远的欧洲国家、美洲国家都卷入与中国的远程贸易之中,使以丝绸为主的中国商品遍及全世界,而作为支付手段的占全世界产量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白银则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摘编自陈昆《明朝中后期海外白银输入的三条主要渠道》

材料二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激发出强大的生产潜力,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和生活效率,人类在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共同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多:全球化面临新的艰难险阻,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未能反映客观变化,全球贸易投资体系有待完善,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尚未成型,区域、次区域发展面临瓶颈制约。面对困难挑战,唯有加强合作才是根本出路,正基于此,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中国愿与各国共同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兼稳定、更可持续、更多包容的全球化经济。

——摘编自《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因素。
2022-03-30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逆全球化,即与全球化背道而驰,重新赋予地方和国家层面的思潮,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市场再分割现象。具体表现为原先奉行自由贸易的国家由于国际竞争力下降导致利益受损,而退回到市场有条件开放甚至封闭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对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国际流动设置各种制度性障碍。据美国经济学家哈罗德所述,第一次逆全球化时期出现于20世纪1050年代,而以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和11月美国总统大选为标志,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逆全球化措施,世界开始进入第二次逆全球化时期。

——摘编自舒展、郑丛璟《西方国家“逆全球化”实质与合作共赢的新型全球化方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选取其中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就论题展开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4-10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许平汝联盟2022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为2010年苹果手机的利润分布表
苹果公司自身利润中国劳工收益材料成本韩国电子元件公司利润其他
58.5%1.8%21.7%4.7%13.3%
这反映出在经济全球化中(     
A.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剧B.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缩小
C.国际分工体系仍需优化D.部分国家经济主权被损害
6 . 1965~1986年,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价格平均提高2.4%,而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价格的年均增长率为5.5%。1950年,发展中国家尚有3亿美元的外贸顺差,但8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逆差却高达每年数百亿美元。这表明
A.发展中国家科技落后B.国际经济旧秩序亟需改变
C.关贸总协定弊大于利D.两极格局导致发展已失衡
2021-12-01更新 | 346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2020年8月,一些外媒就开始抹黑新疆棉花生产和棉纺织品出口,这些势力还给进口新疆棉织品的公司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停止进口新疆的"奴工产品",目的自然是打击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新疆棉产业。这反映了西方国家
A.维护美国经济的发展稳定B.是经济全球化中的必然产物
C.违背了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D.说明经济全球化遭到严重破坏
2021-06-01更新 | 347次组卷 | 6卷引用: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辽宁省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石块丢到水中,水波逐步递减,越向外冲击力越小,这就是所谓的“涟漪效应”。有学者认为:在现代国际社会中,市场开放程度小、处于全球化边缘的国家,受到冲击的影响也小。用“连漪效应”的观点解读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仅为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B.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对主权国家越有利
C.全球化对开放程度不同的国家影响有别D.发展中国家不适宜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
2022-03-29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滕州市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3月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面对反全球化浪潮,有学者认为,目前世界上发展潜力最大的是自贸区机制。在“区块”内部,由于地理因素的相关性而形成经济利益相关性,再加上一个地区内部的文化相近、传统密切等原因,区块内各经济体会有更强的意愿彼此合作。在此,该学者(     
A.尝试预测未来全球化新趋向B.否定全球化的趋势
C.强调地理因素决定经济利益D.反对美国霸权主义
10 . 20世纪70年代以来,走在世界经济发展前沿的美国逐渐由贸易自由化政策转向了贸易保护主义,极端排外的民族情绪在国际贸易领域蔓延,演化为“天生的排斥他国商品的有力武器。”由此可知
A.贸易保护主义更适应国际形势B.国家利益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
C.民族主义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D.经济全球化导致美国经济衰落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