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下表为1950~1998年不同国家地区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统计,对表格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1950~1973年1973~1998年1998年占世界GDP
西欧4.081.7820.6
日本8.052.347.7
复兴的亚洲国家2.614.1825.2
44个拉丁美洲国家2.520.998.7
57个非洲国家2.070.013.1
①科技进步加大南北经济发展差距               ②国家干预带来西方经济持续繁荣
③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亚洲国家发展               ④拉美、非洲发展受制于殖民统治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2-12-12更新 | 200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A卷·基础过关卷)-【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电影《阿凡达》以其精彩的电脑特技,以及对现代科技带来的欲望和暴力的某种西式文化反思,受到影迷们的喜爱,其海外票房远超美国本土票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B.体现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融合
C.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趋势D.美国电影科技水平比较高超
2022-07-27更新 | 280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19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亮点练】-【过高考】2023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单元复习课件与检测(全国通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以后,在金融体系上,出现了以布雷顿森林协议为主的国际经济秩序。20世纪六七十年代,缘于欧洲货币市场的出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石油价格的冲击,全球范围的金融交易量迅速上升。在1974—1976年间,大约500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中流动。全球金融的一体化便利了资本流动,但是也给参与其中的国家带来了金融风险。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大数量、多种类的产品交易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即时完成,使得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衍生产品越来越多。资本的大量流动以及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创新,使得一个国家控制本国金融风险的难度加大。

二战后金融全球化的历史形态

广度基础设施制度化分层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共产主义国家被排除在国际货币体系之外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有些国际管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国际金融;跨国银行重新出现美元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储备货币控制着国际交易按规定对工业化国家影响较低;对信用限制的发展中国家有极大影响
现代金融体系真正地、普遍地参与国际金融和货币秩序发达的通信和计算机技术为高水平的交易和私人金融基础设施提供基础通过国际清算银行和其他国际协议实行广泛的管制;跨国银行业不断发展私人金融集中在伦敦、纽约和东京利率由全球市场决定,金融政策受其影响,对于经济体内所有集团都有重大影响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编著《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金融的整体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二战后金融全球化进行历史解读。
4 .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产品在激烈竞争中占领美国市场,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不断扩大。进入70至80年代,美欧争夺西欧农产品市场和其他地区市场,在钢铁贸易上矛盾尤为尖锐。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日本与西欧崛起挑战美国经济霸权
B.欧元的启用加剧了欧美间的贸易战
C.“赤字”问题是矛盾加深的根本原因
D.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国内贸易
2023-02-23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巩固卷19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材料二   



阅读图1至图4,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2-03-29更新 | 33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
6 . 下面所示是一幅关于“一带一路”的漫画。对该漫画寓意解读合理的是,“一带一路”倡议
A.使经济全球化的前途一片光明B.彰显了中国特色制度的优势
C.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D.宣告我国进入发展的新时期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年代时期地中海地区欧洲中
部地区
欧洲北
部地区
公元前
750—
前65年
希腊
罗马
时代
温暖潮湿温暖干燥温暖干燥
希腊—罗马文明
希腊与罗马
的征服
凯尔特人
的征服
日耳曼人入
侵罗马
公元前
65—
公元600年
迁徙
时代
寒冷干燥寒冷潮湿寒冷潮湿
罗马衰亡
哥特人迁徙
到罗马境内
日耳曼人迁
徙到罗马
印欧人
迁徙
600—
1280年
征服
时代
温暖潮湿温暖干燥温暖潮湿
中古时期
阿拉伯征服,
向北非迁徙
斯拉夫人、
阿勒曼尼
人的开拓
维京人
的掠夺
1280—
1860年
小冰
河期
寒冷干燥寒冷潮湿寒冷潮湿
文艺复兴与
工业革命
殖民主义殖民主义
奥斯曼帝国三十年战争、
海外移民
民族国
家独立

——据[日]田家康《气候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 1978—2006 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趋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1978-1981 年,对外开放政策确立,对外贸易高速发展
B.1982-1996 年,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对外贸易低速增长
C.1997-2000 年,设立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D.2001-2006 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易高速增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体现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以20世纪下半期世界经济的发展为视角,对材料所蕴含历史信息的解读最全面的是
A.为美国资本输出和对外经济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
B.确立自由贸易为特征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C.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呈现出从无序到有序的趋势
D.世界各国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成立了一系列国际组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