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发挥语言和人力资本方面的优势,借助政府大力扶持,积极承揽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业务,成为世界主要软件出口国之一。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吸引外资,经济重新恢复稳定增长。这反映出(       
A.发展中国家受益于经济全球化B.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失
C.现代国际分工体系实现合理化D.南北国家间发展差距日益缩小
2023-09-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分工出现了新变化,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地理变迁。首先是消费类电子产业从美国向日本转移,然后由日本向韩国和东南亚国家与地区转移,形成了雁阵结构,其中日本是头雁,亚洲四小龙紧随其后。上述变化(     
A.推动了国际经济重心的转移B.说明发达国家丧失了经济优势
C.体现出世界经济新秩序形成D.显示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2023-08-04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含河源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3 . 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爆炸式的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采和短视的经济政策是造成当今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提出环境问题“共同责任论”,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环境责任。该主张意在(     
A.公平公正地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B.合理利用资源和建立世界新秩序
C.推卸发达国家应承担的历史责任D.承认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国际地位
2023-06-11更新 | 5505次组卷 | 34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19世纪时,大规模收税公路建设使英国的内陆交通大为改观。工程师约翰·劳登·马卡丹设计了用坚硬碎石铺设的略带拱形的路面,减少了雨水渗入对路面的破坏,后世俗称其为“马路”。这些交通成就(     
A.体现出科学对经济的推动B.开启了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C.有利于英国的工业化发展D.使英国赢得世界霸主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曾任美国商务部长的经济学家罗伯特·夏皮罗说:“全球化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当前市场已经或者接近全球化,但是,世界仍然围绕主权国家运行,各国政府拥有设立市场条款的权力,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要受其影响”。这表明(     
A.发达国家仍主导着全球化进程B.全球化与国家主权之间冲突剧烈
C.经济全球化推进面临现实困难D.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2023-05-24更新 | 819次组卷 | 14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学者李伯重认为“火枪加账簿”是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的写照。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B.盈利是商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C.军事征服是早期殖民活动的基本手段D.国际贸易与暴力有着程度不等的联系
2023-03-0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世界贸易组织有关食品、动植物、人类健康与安全的规定都要其成员的一致通过方能实施,有关标准必须建立在科学性和具有国际性的基础上。这说明该组织(     
A.以维护世界食品安全为核心B.降低成本从而刺激有效需求
C.构建绿色壁垒实施歧视待遇D.完善商业规范维护人类健康
2023-03-03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指出,经济全球化虽然能够促进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但外来生物入侵也已成为当前全球性的问题,对各国生态环境、农业发展造成了重大负面影响,被认作是21世纪五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这一发展现状说明(     
A.世界粮食安全危机在加剧B.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C.发达国家负有主要治理责任D.经济全球化存在双刃剑作用
9 . 与改革开放初期的自带承包商和劳工相比,目前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海外承包合同除了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外,更多地雇用当地承包商和劳工,通过“干中学”的方式培养专业人才,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适宜的建筑及工程技术。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对外援助(     
A.意识形态的作用有所加强B.重视提高受援国的发展能力
C.经济因素的影响持续增大D.倡导建立新型区域经济组织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分工体系演进简表

进程时间表现
萌芽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新大陆”发现后,国际贸易迅速扩大,西欧工场手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商业资本家在利润的驱使下,开始开辟国外大市场,为满足国外市场需求所从事的专业化生产活动出现
形成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英国等欧美国家依靠坚船利炮炸开亚非拉国家的大门,倾销廉价工业品。一国范围内的城乡区域分工和工农部门分工,逐步演变成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先进工业国与落后农业国之间的分工
发展19世纪后期到二战爆发国际分工的参与主体大幅增加,资本主义生产日益社会化和国际化;实现方式不仅有商品交换,更有资本输出。英国遭遇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德、美、日等帝国的双重挑战
深化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海量增长,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地区)共同参与到分工体系之中;大批新兴民族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获得明显改善,但南北矛盾依旧突出

——摘编自杨文武、罗文宝《国际分工体系的演进动因及启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优势要素。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劳动力密集产品的制造上,而且更多体现在劳动力密集型环节的生产上。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食品饮料、烟草、纺织服装、橡胶制品等在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化学成品、木制品、纸制品和印刷、金属加工产品、机电产品等所占比重持续上升。我国已从由知识技能要求低、附加价值小的下游生产环节(终端的加工组装)向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的上游生产环节(关键零部件的生产)递进。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当前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可持续性面临着挑战。

——摘编自金芳《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变化、内在矛盾及其走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国际分工体系演进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特点,并为维持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可持续性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