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带来效应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对全球化的心态,进而影响主导思想与战略选择。下图是该学者绘制的“全球化、经济基础与思想谱系的逻辑关系与动态演化图。”

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主导思想与战略选择决定全球化程度B.发达国家对全球化持更加开放的态度
C.推进全球化应建立更公正的国际秩序D.各国共同享有全球化带来的受益福利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危机到来,各国匆忙应对:

美国

英国

法国

1930年通过了臭名昭著的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2万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平均税率达53%…罗斯福新政时放弃金本位制度,实行美元贬值。

1931年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

在提向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1996——2006年世界总产出与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对比


——联合国《2005~2006年世界经济概览》

材料三 问:中方此前回答中美贸易问题时一直使用“贸易摩擦”,但昨天开始使用“贸易战”一词。这一变化原因何在?是不是中方认为中美贸易冲突升级,所以才使用“贸易战”一词?

答:你可能对我们的表态有一些过度解读。我们一直在说,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想打、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把双方贸易摩擦定义为贸易战并挑起贸易战的是美方,而不是中方。我们采取的反制措施完全是正当防卫。

——2019年5月15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耿爽答记者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国应对危机做法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图表信息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国际贸易体系发展的史实明该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中美贸易战“中国不想打、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的原因。
4 . 历史,记录着人们为了生存发展进行的不间断的努力。依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排放总量的80%。20世纪50、60年代,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工业迅猛发展与公害泛滥的年代,至今被称为“世界八大污染事件”中的六件发生于此时期的美国、日本以及英国。

1972年6月5日,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世界上133个国家代表出席。会议通过《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行动计划》,中国政府派出40人的代表团参加。1979年9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不可分割性原则并被广泛接受;1996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九五”期间全国12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2014年9月召开联合国气候峰会,众多发展中国家代表提出历史上的欧美国家通过基于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发展模式已不应再被模仿。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权益的基础上,提出遵循公平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历代王朝统治核心区域的变化”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迁移”有何不同,并归纳出影响核心区域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关于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B.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外贸大幅度的增长
D.中美建交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