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是国际贸易的空间运动形式,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15世纪到19世纪,在欧洲和美洲先后发生的地理大发现、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第二次产业革命,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贸易中心地区也开始由地中海沿岸各国向北大西洋两岸转移。继英国之后,18世纪至19世纪末,在法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70年代美国独立运动,都促使这些国家由过去的农业国转变为发达的工业国。到20世纪初,北大西洋两岸成为世界经济贸易最发达地区,最终奠定了它作为世界贸易中心区不可动摇的地位。

——摘编自何云魁、于志达主编《国际贸易地理概论》

材料二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日益由纵向的垂直依附向横向的相互依存发展,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联系的大系统。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世界各大国或大国集团之间的经济实力此消彼长,由此构成的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也相应变动,经历了从一国独霸到多种力量并存竞争的演变过程。

——摘编自李景治、林延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5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中心区的转移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演变历程,说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
2021-06-07更新 | 33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五一中学2021届高三考前定位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20世纪80年代末,在世界技术贸易中,发达国家约占80%,发展中国家约占10%,苏联东欧国家亦占10%。这反映出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B.世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
C.技术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主体D.科技领域内国际分工明显
3 . 由表格信息可推知
2018年世界部分组织现状及其数据分析表
人口总量(亿)占世界人口数量比GDP总量(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比
世界贸易组织70.793.12%82.6396.1%
欧盟5.136.76%18.7721.84%
东盟6.548.619%2.973.46%
亚太贸易协定29.8739.34%18.3221.33%

A.世界贸易是以欧美国家为主导
B.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加强
C.经济全球化助推世界贸易
D.贸易保护主义逐渐退出世界贸易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学者提出关于全球治理问题的“陷阱理论”

名称核心内容提出者及著作名称
金德尔伯格陷阱如果曾拥有领导地位的霸权国家既无意愿、又无能力提供必要的国际金融体制、贸易体制、安全体制和援助体系等全球公共产品,而新兴大国也无力提供,那么会造成全球治理领域出现领导力的真空,使全球治理体系处于混乱状态,导致全球安全危机。【美】金德尔伯格《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
文明冲突陷阱(后冷战时期)世界主要冲突之源不是经济或意识形态上的,而是文明方面的冲突。文明冲突将决定未来的国际政治。【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修昔底德陷进新兴崛起大国和现有守成大国必然产生的彼此猜疑和互不信任,并必然最终走向战争与冲突的宿命。【美】格雷厄姆艾利森《注定一战: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的陷阱理论提出自己的看法。(要求:可以针对某一种理论或材料整体提出明确的看法,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信息革命所催生的模块化生产在几乎所有产业都导致了国际分工的关键性变化:生产和服务功能在地理上的分散推动了产业价值链分工的新发展,从而催生了跨国公司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迅速扩张。在新自由主义的推动下,发达国家采取外包和国外直接投资的形式把大量生产活动转移到我国,从而使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激增。当时国际贸易中分工的基础已经以生产要素为主,我国通过廉价劳动力来参加全球化的生产体系,只负担劳动力密集部分的任务。中国的新发展模式在适应全球化这一新环境中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它依靠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制迅速地改善了中国的经济结构,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材料二   正像历史上欠发达国家从没有沿着初级产品到工业制成品的垂直分工链条实现产业升级一样,今天的中国也不可能实现从加工制造到高附加值环节的升级。而要达到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我国需要控制并保护高端产业链并孜孜以求其独立发展。出口创汇和以出口为目的的外国直接投资所积累的巨额美元储备,不仅一直在虹吸国内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和资源,而且也使内地或内需产业一直在补贴沿海地区和出口导向型部门,并加重了沿海地区与内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使西部大开发战略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我国有的民族企业因此也被压制在低端,本土制造业缺乏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积累起来的资金不得不投入到股市和房地产等投机活动中。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贾根良《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致命弊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中的背景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建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报告指出,跨国公司全球50强的跨国化程度从1998年的37%增加到1999年的39%,跨国公司全球25强的跨国化程度从26%增加到32%。有些公司,如瑞士ABB电气公司的跨国化程度为891%,雀巢为942%。这说明跨国公司的发展
A.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拉大了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C.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D.加快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路齐一指出:“大变革(大变局)指一个国家(社会)的大发展,即一个国家(社会)在一个较为集中的历史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诸如科技、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都出现大发展和突破性进展,同时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而不是指某项事业或个别社会领域的大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历史大变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社会在技术、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推动人类社会迈入更高级的文明社会。另一方面,世界历史大变局往往还包括国际力量的对比,大变局的本质是国际主要行为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引发国际格局大洗牌、国际秩序大调整。

——摘编自杜庆昊《大历史视野中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古今中外历史中选定一个大变革(大变局)时期,并运用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
2021-03-29更新 | 31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人员流动频繁,经济活动增加,促进了货币的使用。但是货币种类繁多,使用不便,容易造成市场的混乱。……他(秦始皇)废除了战国时期各种各样的货币,把方孔铜钱“秦半两”推广到全国,并将铸币权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发行,确保了国家的利益与权力。而秦始皇时于币制的规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确定了货币的形制,直至辛亥革命,这小小的方孔铜钱才结束了它的流通历史。

——摘编自肖浩《从货币发展看中国历史,秦始皇如何统一了货币?》

材料二


——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材料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当地时间20151130日宣布:正式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新货币篮子要到2016101日才开始生效。SDRIMF1969年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用以弥补成员国官方储备不足。随着人民币加入SDR,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人民币,愿意接收人民币,并在国际结算中使用人民币。这是人民币的历史性时刻,此次人民币成功“入篮”,标志着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后的第五大世界货币。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形成与重大变化有何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五大货币的有利条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81-1985年,美国把危害生态的投资35%放在发展中国家;全球每年有害垃圾5亿 吨,90%来自发达国家,大部分被转移到第三世界。据此可知,经济全球化
A.加剧了世界经济的风险B.完全被发达国家所控制
C.导致了第三世界长期落后D.引发了南北之间新的矛盾
10 . 1997年全球跨国公司有5.3万家。1990年跨国公司实现全球并购11300次,并购金额约4000亿美元;1995年实现全球并购22700次,并购金额猛增至8000亿美元。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从1990年的2355.29亿美元增至1999年的8650亿美元。这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即是全球经济趋同化B.跨国公司是资源优化的唯一途径
C.跨国公司实现对全球市场的垄断D.跨国公司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2021-03-1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1届高三3月适应性侧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