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关贸总协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79年关贸总协定缔约方通过协议,明确规定发达国家成员国与发展中国家成员国之间,或者发展中国家成员国之间,可以背离关贸总协定第1条最惠国待遇的诸项规定。WTO成立后,通过“授权条款”,成员方可以合法地给予发展中国家成员国关税上的优惠。这些规定(     
A.推动了世界贸易法制化进程B.扫清了经济全球化发展障碍
C.消除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D.利于调整成员国之间的矛盾
2023-03-17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洛平许济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方文明简史》中用“两个‘协定’改变经济世界”作为章目,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世界的“改变”主要是指(     
A.西方国家居于经济主导地位B.建立起制度性的经济协调机制
C.消除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D.出现倡导自由贸易的经济思想
2022-09-12更新 | 387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48~1951年,美国在关贸总协定机制下的对德政策实现了主要战略目标,竭力将德国西部纳入美国主导下的关贸总协定机制,借以加强美国领导下的冷战同盟体系。关贸总协定发表的《乌拉圭回合协议评估报告》估计乌拉圭回合将使全球每年收入增加510亿美元,其中美国年收入增加1220亿美元,欧盟增加1640亿美元,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仅增加1160亿美元。对其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B.关贸总协定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有限
C.关贸总协定已消除了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D.关贸总协定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追求全球战略和冷战政策的有力工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6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他放弃了传统的经济自由放任思想和自由贸易理论,阐述了保护贸易思想,对重商主义进行重新评价,并大为推崇。以后凯恩斯的追随者基于凯恩斯的保护贸易思想,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和对外贸易。因此,他们的保护理论也被称为“新重商主义”,并且成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主流派。凯恩斯主义的新重商主义是传统贸易保护理论在现代的发展。传统贸易保护理论说明的是落后国家如何通过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发展本国经济,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新重商主义却是说明发达国家如何通过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实现国内充分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以保持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新重商主义自20世纪30年代提出以来,在西方世界流行达半个世纪,成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超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

——摘编自杨群芳《贸易保护制度的历史专论》

材料二   二战后,国际竞争程度日益加剧,主要贸易国为保持各自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寻求与其他国家联合,区域经济一体化悄然兴起。进入9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据统计,到1994年通知给关贸总协定的这类贸易区、联盟集团,已达100个以上。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对国际贸易政策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在集团内逐步取消贸易保护,有利于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它也有贸易保护的一面。各区域经济集团无一例外都实行“内外有别”的政策,即在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对外筑起保护之墙。一国的贸易保护演变为区域性贸易保护。

——摘编自刘熠《欧盟经济一体化中的贸易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新重商主义思想盛行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及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白银的跨大陆流动大潮中,中国和欧洲的金银比价差距是一个主要动力。中国金银比价一直高于欧洲,早年是1:3甚至更低,明初大概是1:6~1:5,随后1:8~1:7,直到清代仍高于欧洲,欧洲中世纪一般是1:14~1:10,甚至更高(按照美国经济史学家汉密尔顿1934年的数据,1643~1650年金银比价为1:15.45)地理大发现引爆了全球化狂潮。根据学者德科民(DeComyn)的计算,1571~1821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银子共计4亿比索,其他中1/4~1/2注入中国。白银的注入,不仅使元之后历朝帝一屡次禁银的努力付诸东流,也使得中国经济加速货币化,无意间进入全球化搅拌之中。

——徐瑾《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材料二   诸大陆这一经济上的一体化导致了全球生产率的惊人增长。1860年至1913年间,世界工业总产量至少增加了6倍,1851年至1913年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1倍。正如所预料的那样,欧洲在这一经济腾飞中得益最多。虽然得不到有关全球化状况的统计数字,但据一位经济学家估计,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生活水平是欧洲宗主国生活水平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更加准确的说,我们知道,英国在19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中其生活费用下降了三分之一,而在这同一时期内,工资却略略增长了5%,从而使生活水平提高了35%以上。西欧其他国家这些年间也取得了类似的进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从1929年到1933年,各国之间展开货币战、贸易战,使危机一发不可控制。各国货币金融缺乏一种协调机制,各国只根据本国经济决定货币政策,从来没有在国际货币制度和规则方面进行过合作和协商。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利益冲突不可避免,矛盾越来越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与贸易战有关。

——摘编自据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界白银流动的原因,并指出这种流动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的共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历史大事记(节选)

1929年,法国向英美大量兑换黄金,加速经济危机的爆发。

1941年12月,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建立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的方案,规定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缴纳资金份额的多少。

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重申战后重建国际经济秩序。

1944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各国在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二战前三年平均贸易额计算,不需要缴纳现金。

1944年7月,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

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1947年10月,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逻辑清晰)

2018-03-29更新 | 761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五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