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关贸总协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给优势的美国工业制成品在全世界寻求销售市场提供合法顺畅的途径。从1947年到1962年,美国分别同西欧、拉美、东南亚各国签订关税减让协定157项,并于1947年起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多边关税减让谈判,推进了国际贸易领域内的多边主义、非歧视、以及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实现。1962年,国会授予总统减税权力。美国在与各国一起消减关税率。美国在实行上述主流对外贸易政策的同时,1950年,国会修订“互惠贸易协定法”,增列了用以保护农产品的国家安全条款和可以因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而提起申诉的免责条款等,且禁止总统将关税税率减至严重损害国内产业和生产的程度。

——据邓峰、王军《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考察》等

材料二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97.5亿美元,进口额为108.9亿美元。中国的出口和进口世界排名分别为第28位和27位。198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了1027.8亿美元.到2010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到了2974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达到15777.5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3962.4亿美元,中国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占微博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升到了10.4%和9.1%在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中的排名上升到了第一位和第二位,并且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毋庸讳言,这一时期中国的外贸工作仍然存在较多失误与不足之处,但在整体上则是前所未有的成功。

——摘编自彭波《新中国对外开放与外贸发展同顾》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实行的对外贸易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对外贸易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2021-12-13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一)历史试题(康德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安,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材料二   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

——《环球时报》

材料三   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应以……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切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对上述目的作出贡献。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一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
(3)依据材料三概括《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分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战后经济发展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2万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提至历史新高,使美国整体应税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从1928年的38.8%提高到了1932年的接近60%。同一年,加拿大率先对美国商品加征新关税,并减少与美国的贸易、增加与英联邦的经贸往来,而英国在1931—1932年也分别通过《非常进口税法》和《进口关税法》,提高了进口关税并限制了美国商品的进入。

——姜超《知往鉴今,上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

材料二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保护主义势力在美国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保护主义浪潮。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不同,新贸易保护更侧重非关税壁垒,具体包括进口限制、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自动出口限制、技术和卫生标准等。为了实现本国的贸易利益最大化,美国一方面标榜贸易自由化和积极参与GATT和WTO的谈判,同时又不断地带头实施各种贸易保护。

——摘编自《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前生后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加英三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推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
2020-12-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开始,黑奴贸易是欧洲资本积累的暴力手段。有人把当时全球贸易格局概括为两个大三角,一个是东方或亚洲三角,另一个是大西洋三角。西方史学家布罗代尔说:“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运来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味等物品。”

——摘编自高德步主编《世界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世纪东、西方三角贸易的主要不同点。(从内容、方式、作用等方面比较。)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60年间,是自由贸易衰亡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实力大为增强的美国竭力鼓吹贸易自由化,主张降低关税,取消数量限制,实行无差别待遇的互惠原则,在它的影响下,建立起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为中心的国际经济贸易体制。从世界范围来看,关税壁垒大为制弱,贸易数量限制有所放宽,贸易自由化取得进展。

——摘编自《自由贸易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前后自由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至今,我国已设立四批自贸区,再加上刚刚宣布的海南自贸区(港),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将达到12个,正是这些自贸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除了海南的跨“级“连跳,直接批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和自由贸易港外,其他已经获批设立的10个自由贸易区最有机会实现升级“自贸港”。

——整理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价值新论》等


(3)根据材料三,简析新时期中国自贸区设立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家财政收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英关税、土地税及其在财政收入所占比率》(单位:白银万两)

年份英国中国(明朝)
关税
收入
所占
比率
土地
税总额
所占
比率
关税
收入
所占
比率
土地
税总额
所占
比率
14906.75%30.421.77%30.17%161493%
15527.511%28.340.81%80.45%130973%
16023.614%6525.52%200.87%184480%

——刘昀:《14—17世纪中英财政收入与支出结构比较研究》

材料二 (清代)关税收入总额直线上升,至清末已比鸦片战争前夕增加了近百倍,所占财政收入比重也由清代前期的10%左右猛跃为晚清的30%左右,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清政府借用外债活动可以光绪二十年(1894)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此之前,其国外借款共计4626万两,每年收入平均仅占财政总收入的4%左右;晚清时期共借外债   12.04亿两,每年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50%。 

——申学锋《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

材料三   1921年3月,列宁提出:“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常地和安心地进行经营,应当以实物税代替粮食征收制。税额应当比粮食征收制少。” 

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通过这种办法,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             

——摘编自陆南泉等著《苏联真相》

材料四   1965~1980年美国进口关税率(%)

1965197019751980
美国6.76.14.43.1


(1)据材料一,比较1490—l602年间中英两国关税收入、土地税收在本国财政收入中比重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清代晚期财政收入构成的变化,据此分析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农民征税问题上,列宁和斯大林主张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这一不同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60-80年代美国进口关税率的变化情况,概括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
2020-08-0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