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关贸总协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开始,黑奴贸易是欧洲资本积累的暴力手段。有人把当时全球贸易格局概括为两个大三角,一个是东方或亚洲三角,另一个是大西洋三角。西方史学家布罗代尔说:“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运来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味等物品。”

——摘编自高德步主编《世界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世纪东、西方三角贸易的主要不同点。(从内容、方式、作用等方面比较。)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60年间,是自由贸易衰亡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实力大为增强的美国竭力鼓吹贸易自由化,主张降低关税,取消数量限制,实行无差别待遇的互惠原则,在它的影响下,建立起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为中心的国际经济贸易体制。从世界范围来看,关税壁垒大为制弱,贸易数量限制有所放宽,贸易自由化取得进展。

——摘编自《自由贸易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前后自由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至今,我国已设立四批自贸区,再加上刚刚宣布的海南自贸区(港),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将达到12个,正是这些自贸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除了海南的跨“级“连跳,直接批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和自由贸易港外,其他已经获批设立的10个自由贸易区最有机会实现升级“自贸港”。

——整理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价值新论》等


(3)根据材料三,简析新时期中国自贸区设立的原因。
2 .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里,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在竞相贬值的同时实行贸易保护,造成国际贸易萎缩。为扭转这一局面,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A.设立国际经济组织协调关系B.抢占殖民地,拓展商品市场
C.建立福利国家缓解社会矛盾D.发起社会运动,实现人人平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929年,资本主义陷入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翌年美国提高近900种商品关税。随之,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1932年增加到76国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为避免新的贸易壁垒,二战后各国开始协商并建立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与程序。此即(     )。
A.《布雷顿森林协议》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经济展望声明》
2020-07-11更新 | 4523次组卷 | 48卷引用:浙江省2020年7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图,1945-1995年世界关税水平及贸易总额关系,其结果
A.推进了经济一体化B.遏制了歧视性贸易
C.加剧了苏联的困难D.结束了凯恩斯主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反映了1948一1979年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家数量变化情况。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断壮大B.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C.新兴独立国家的大量增加D.不结盟运动的扩大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6 . 1930年5月,美国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平均提高约40%,引发了30年代的关税战。1934年的世界贸易额降到1929年的34%。二战后各国反思这一事件的教训而成立的国际性经济组织是(     )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B.世界银行
C.北美自由贸易区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47年4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123项,涉及大约5万种商品。10月,23国签订《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这说明关贸总协定力图
A.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
B.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话语权
C.根除各国利己主义政策
D.推动世界贸易制度化和体系化
2019-10-23更新 | 1305次组卷 | 4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事的新时代。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2)依据材料二,试分析我国实施“一带一路”设想可行性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019-07-1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列古今中外的经济政策中,符合全球化历史趋势的是:
A.英国《航海条例》
B.中国“海禁”和闭关锁国
C.美国主导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美国史上最高关税法《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以后,随着国内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工商实业界要求修订关税特别是提高进口税的呼声越来越高,北洋政府在社会舆论和自身财政短绌的压力下,与各国交涉要求修定关税税则。几经周折,1925年“北京关税特别会议”上中外达成协议。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海关进口税税则》:此规定自1929年起中国关税自主。1929—1934年中国先后四次修订关税。1929年维持5%的进口税率不变,根据不同商品种类另加2.5—22.5%的7级附加税。1930年,将进口税分为12级,最低为2.5%,最高为50%.1933年,将进口税分为5%至80%的14级。1934年,迫于日本的压力,国民政府对进口税税率作了些让步性的修正,但仍有些商品的进口税继续提高。此后,民国政府关税细则仍有些升降起伏的变化和调整,幅度均不大。

——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等

材料二 1947年11月,美国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23个国家,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此后四十多年间,该协定内容多次进行修改补充,主要规定:缔约国之间对于进出口货物的关税规费征收等方面,一律适用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原则,但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安排都作为最惠国待遇的例外;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原则上应取消进口数量限制,若国际收支出现困难的,属于例外;因意外情况对该国生产者造成重大损害或重大威胁时,该缔约国可在所必需的程度和时间内,暂停所承担的义务。1947—1979年,在总协定的主持下各国共进行了7次多边贸易谈判,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就近10万种。到1985年5月为止,关贸总协定的正式成员国已发展为9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关贸总协定国家和地区的总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80%以上。

——摘编自《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关税制度的变化趋势,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贸总协定的特点,并简要评价关贸总协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