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共体的建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英国正面临的危险是,欧陆六国可能会取代英国成为“北大西洋联盟的第二号成员”,这一集团的影响注定会削弱英国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英国继续待在共同市场之外并继续同六国竞争,英国将在政治上处于美、苏、西欧大陆以次的地位,在政治和外交上将有被孤立的危险。同时,未来世界的外交渠道有可能会绕过英国而从欧共体通过,从而给英国的大国地位及其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造成严重的威胁。该材料反映出英国的处境是(     
A.第三世界的领袖B.欧共体的创始国
C.国际地位受到削弱D.与美国结盟对抗整个世界
2022-09-04更新 | 290次组卷 | 4卷引用: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浙江卷)历史试题
2022·浙江·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理性思维不仅促进个人的成长,还推动科技进步和国家富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举出他自己无可避免地卷入公共事务中的两次例子:第一次是他反抗了民主制,第二次是反抗了三十僭主,这两次当权者的行动都是非法的。他指出,出席的人里面有很多是他从前的学生和学生的父兄们,而起诉书提不出这些人中有哪一个人能见证他败坏过青年。他拒绝遵循惯例,把他哭哭啼啼的儿女带到法庭上来以期软化法官们的心;他说这种景象会使得被告者和整个城邦都同样地显得可笑。他的工作乃是要说服法官,而不是请求他们开恩。在宣判(死刑)以及否决了那处以三十个米尼的另一种可能的惩罚而后,苏格拉底就做了最后的一次讲话。

——摘自(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1831年,达尔文作为博物学家参加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在考察中,他发现南美洲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上的物种存在变异。他把在化石中发现的古生物和现存的物种进行比较,认为“像这样一些事实,显然只能用这样的假说来说明:物种逐渐起了变化”。……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会错误地认为,一个部分或器官的构造上的变异不能因为自然选择的作用而慢慢积累起来,是因为它对于其所有者是非常不重要的。然而,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在新的生活环境下,就连这等构造也经常被利用在物种的利益上,而且还会持续不断地变异下去。

——根据人民版必修三、(英)达尔文《物种起源》整理

材料三     人们发现,至少相当多的欧洲人首先会感觉到:发展水平接近又具有相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欧洲国家之间组成一个市场是非常自然的事,是非常需要的事。于是“一体化”问题便从古老的理想主义落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欧洲的政治现实上;然后又从政治的相互钳制迅速转移到了经济上的共同目标。

——摘自资中筠主编《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之二:20世纪的欧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接受审判结果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及其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达尔文这一假说的主要观点,并列举相关史实论证“构造也经常被利用在物种的利益上,而且还会持续不断地变异下去”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二战后“欧洲之父”让·莫内提出欧洲联合这一设想的社会背景,并说明欧洲联合迈出的第一步及其积极影响。
2022-05-0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浙江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宣称,只要欧洲国家准备走经济合作之路,美国就准备为它们提供援助。之所以把经济合作作为援助的前提,一是为了保障欧洲的持续发展,二是为美国的援助寻求共同管理,从而使援助更加有效,尤其是避免浪费不必要的管理手段。由于资助的力度,更由于它的运行机制与原则,欧洲复兴计划为欧洲各国的彼此接近与相互合作注入了积极的推动力。

——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

材料二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发出了新的欧洲统一的呼声。

——整理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阅读材料一,写出马歇尔发表演说的时间,结合所学扼要说明美国“保障欧洲持续发展”的真正意图。
(2)西欧一体化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战后西欧走向统一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为欧洲统一奠定政治基础的历史事件。
2022-04-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德国阿登纳总理在签订1963年的《爱丽舍条约》前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不能实现欧洲的联合,德国将前途未卜,因为德国民粹主义的潜在危害远超过人们的认知,欧洲政治危机使得民粹主义分子猖狂起来,他们正在重建自信,重获支持。”由此可知,当时
A.美国推动欧洲复兴B.法德尚未实现合作
C.德国倡导欧洲联合D.政治危机动荡不安
2022-03-1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考科目考试适应性考试(6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生效,但倡导欧洲统一的人们所希望看到的,远不仅仅是一个共同市场或关税同盟。对他们而言,共同市场只不过是实现“欧罗巴合众国”梦想的序曲。其后,助力他们实现“梦想”的举措包括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②欧洲统一货币的正式启用
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的签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1-12更新 | 2757次组卷 | 18卷引用:浙江省2022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6 . 1870—1970年代,欧洲走向辉煌却又自我毁灭,继而重建并走向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70年格拉姆制成第一台商用直流电动机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1885年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汽车
1893年现代汽车工业兴起
1895年俄、德、法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1905年日俄战争: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学说
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据高中历史教科书整理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从前看上去坚实不变的东西现在都成了问题,甚至化为乌有。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

——加亚尔等《欧洲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陷入一派残破,其境况更甚于“一战”之后。……从1948年到1974年全球衰退开始的二十五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白银50年代”和“黄金60年代”。

——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1870—1914年)欧洲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欧洲“从前看上去坚实不变的东西”“化为乌有”的主要表现。结合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史实,从美国和苏联的角度,分析“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的原因。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经济出现“白银50年代”、“黄金60年代”的原因。
7 . 1941年意大利政治家阿尔蒂埃罗·斯皮内利认为民族国家的绝对主权导致了各个国家都想支配别国的欲望,民族国家的积极作用已经完结、已经退化,欧洲所存在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一个欧洲联邦得到有效的解决。对斯皮内利的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法西斯迫害是欧洲联合的根源B.民族国家的存必将导致民族压迫
C.欧洲联合才能避免战争重演D.反法西斯战争促成了欧洲一体化
8 . 20世纪50年代,英国政治家们认为,如果作为一个成员国参加欧洲共同市场这一地区性组织,将与大不列颠的世界大国地位和形象不相称,其全球性大国的手脚将会因主权的让渡而受到束缚。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A.英国仍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B.主权让渡不利于经济发展
C.国家利益是对外交往的依据D.英同被欧洲其他国家孤立
9 . 近代国家关系,大多经历了从对立到对话、从冲突到合作的逐渐推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不仅进行军事战,而且进行经济战,双方的关税战争由来已久,督政府已禁止与英国贸易。1806年,英国不准船只进入自布列斯特至易北河的海岸,……拿破仑签署柏林敕令。用拿破仑自己的话说,他要“用陆上的力量征服海洋”,希望借此引起英国的经济危机及其社会与政治骚乱,迫使英国求和。

为了得到殖民地产品和英国的工业品,不少国家和地方当局默许或宽容破坏封锁的走私贸易,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手段之巧妙使封锁一度几乎形同虚设。从波罗的海、北海到地中海的各港口到处都布满了走私网点。连法国的商人也秘密来到此地购买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和殖民地产品。

——据张芝联《法国通史》及黄振、刘仕超《“大陆封锁”与拿破仑帝国的覆灭》等改编

材料二 第二帝国(1852-1870年)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法国对外贸易的进步颇为可观。主要出口工业品、丝织品、呢绒、棉织品、葡萄酒、小麦等,进口的则主要为原料、煤、纺织品。英国、美国、比利时、意大利是它的重要贸易伙伴,1852年到1870年间,总出口额增加了近两倍。……1855年与1867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是当时举世瞩目的事件,数千厂家参加展出,陈列产品达数万件,大大促进了商品交易和技术交流。

——摘引自张芝联《法国通史》

材料三 20多年来,法兰西一直是欧洲统一思想的捍卫者,它总是以和平效劳为主要目标,当欧洲没有得到统一时,我们便遭战争之苦。欧洲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统一的,必须进行具体的,首先是通过确实的团结工作来实现。着手进行这项工作时,首先要考虑到法国和德国。从这个立场出发,法国政府建议立即在一个有限的、但有决定性的方面开始行动,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煤钢生产的联合经营将保证欧洲联邦共同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发展,还可改变这个地区长期从事武器制造使它自己不断成为牺牲品这一命运。

——摘编自(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发表的声明(即“舒曼计划”)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拿破仑“用陆上的力量征服海洋”的经济政策及内涵,概括这一政策“几乎一度形同虚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贸易政策和电信技术角度概述第二帝国时期“法国对外贸易的进步颇为可观”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法国“遭战争之苦”的突出表现及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所在,并阐述欧洲国家成立“高级联营机构”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二战后法国总统戴高乐强调,“它们(欧洲各国)的起源、它们的地位、它们的雄心是根本不同的……建设欧洲的支柱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国家……让我们把主权交给超国家的议会的话,与法兰西共和国的权力和义务不相容。所遵循的道路应是国家之间有组织的合作。”这反映出戴高乐(     
A.主张建立国家联盟的欧洲B.反对战后欧洲合作
C.对欧共体建设的积极推动D.强调法国霸主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