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共体的建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完成,过去长期影响中国经济的恶性通货膨胀已经得到控制,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推进,国内社会经济发展良好。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发行新人民币以代替1948年发行的人民币逐渐被提上了国家财经发展的重要日程。

——摘编自姜长青《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人民币发行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   1993年初欧共体宣布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成立。11月,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的“马约”正式付诸实施,将欧共体的经济一体化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1999年元旦,欧洲统一大市场的统一货币——欧元正式启动。2002年元旦,欧元纸币和硬币发行,正式取代12个欧元区国家的本国货币,成为欧元区惟一合法流通的货币。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新人民币和欧元发行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人民币和欧元的相似影响。
2023-02-1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冷战帷幕的徐徐拉开,美苏对抗成为战后几十年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自1947年起,美国一直以军事实力作为遏制苏联的首要手段,对苏联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削弱,过去的强硬遏制战略已难以奏效。在这种情况下,刚刚上台的尼克松便提出了以“实力”、“谈判”和“伙伴关系”为核心的“尼克松主义”。

——摘自吕佳霞《论尼克松主义与越南战争的终结》

材料二   二战后,全球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一方面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经济力量对世界市场整合的推动,另一方面体现在运输、通讯技术的革新,使物质与信息的流动可以跨越空间的障碍。

——摘编自林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自1947年起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遏制苏联的表现,概括60年代以来冲击美苏霸权地位的多极力量。
(2)根据材料二,归纳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哪一国际组织?
2022-03-0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协作体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41023日,法德缔结《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文化协定》,规定在国内法律的范围内,两国所有教育机构都必须对“对方国家的问题进行更为客观的描迹,从教科书特别是历史教科书中,排除依据感情性质的、可能有害于两国国民之间良好夫系的评价(第13条)”这表达了双方通过改善历史教学以加强睦邻合作的希望和决心。……2006年两国合编的《历史》教科书出版,是世界上第一部两个国家共用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也是法德这两个过去的死敌在21世纪初友好关系的重要象征。

——摘编自王家丰《百年间法德历史教科书夫于第一欠世界大战的叙事变迁》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德两国教科书修订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德两国教科书修订的意义。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和苏联两国力量的巨大增长,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局具有重大意义。正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政治上还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欧洲国家,似乎降到了无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和苏联已经成为超级大国,它们的地位在战后年代里由于核武器的发展越来越巩固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做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阿登纳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欧洲的联合产生哪些影响?
2021-10-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人们还必须把全球性的专门组织网,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看作是美国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它们的构成成分可以解释为世界性。但实际上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的左右。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从拒绝逐步走向接近,并于1961年和1967年两度申请加入,但均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戴高乐首先考虑的是:“英国一旦成为欧洲的第七个成员国,要它永远扮演二流角色,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戴高乐还认为,联系如此紧密的英美关系将会使英国成为美国投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另外,英法在共同农业政策上也存在分歧。1971年英国重新与欧共体谈判,并于1973年最终加入。然而,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英国一直是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它的边境仍处于半开放状态,它反对防务一体化,也不愿加入欧元体系,所有这些都使英国与联合的欧洲若即若离。

——摘编自娄南《民族国家与欧洲一体化;1945197

材料三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时跨国公司已能在全世界进行资源配置,并在全球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1)材料一中的“国际金融机构”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能够控制上述金融机构的根本原因。材料中“世界性”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什么发展趋势?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制约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三十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原因。
2021-10-2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上,欧洲很长时期为国际经济政治中心,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中心地位开始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很多欧洲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莫对此扼腕叹息,无时不想恢复欧洲昔日的雄风,然而单凭一国之力很难做到这一点,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国家很多精英的一种共识。但欧洲联合历经坎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算真正迈出重要的一步,开始于文化上有着共同起源的西欧国家。当然,在欧洲联合的过程中,美国也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欧洲走向联合后,西欧国家尽管一直在争取实现对美国的“平等伙伴”地位,但二战后的形势使其无法在国际事务中彻底摆脱美国的“阴影”。

——摘编自王晓德《反美主义与欧洲联合中认同的强化》

材料二   后冷战时代的局面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一样,人们普遍设想,美国的全球经济和政治霸权注定永远持续下去,但是历史并没有静止不动。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欧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也正是在逐渐摆脱受美国控制的过程中,西欧国家认识到联合的重要性,不断把欧洲联合推上新的阶段。到冷战结束之前,西欧国家的联合已经初具规模,具有了实质性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反美主义运动已暂露头角,但通常表现为单个国家中部分人的行为,多数情况下并未形成多个国家的联合抵制,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作为一个抵制美国文化传播之整体的功效很难发挥出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局面有所改变,单个国家文化精英的反美主义依然是主体,开始出现了西欧国家共同抵制美国的趋向。

——摘编自王晓德《反美主义与欧洲联合中认同的强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背景,并分析欧洲的联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欧洲反美主义运动的原因。
2021-10-10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签署《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开始了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

1954年,欧洲防务共同体的建立以失败告终,一体化进程受挫。

1957年,《罗马条约》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一体化进程复兴。

1959年,英国倡导并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以抗衡欧洲经济共同体。

1963年、欧洲法院通过判决,确立欧共体系约可直接在成员国适用的原则——即直接效力原则。

1964年,欧洲法院通过判决,确立欧共体法律与任何国内法冲突时优于国内法——即最高效力原则。

1965年,共同体成员国在布鲁塞尔签订《合并条约》,将原来各自独立的三个共同体加以合并。1967年,合并后的欧洲共同体成立。

1973年,欧洲经济共同体第一次扩大,丹麦、爱尔兰和英国加入。

1979年,欧洲议会第一次直接选举,并通过驳回欧洲经济共同体的预算以证明其行使权力的意愿。

材料二   第B条联盟确立下列目标:

通过加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本条约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没有内部疆界的区域,促进经济和社会平衡和持续的进步。

特别通过实行一项可能在一定时间后导致共同防务的其中包括最终实现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表明其同一性;通过联盟公民身份的引入,加强对其成员国国民之权力和利益的保护;发展在司法和国内事务上的紧密合作关系;保持完全的集体一致,并以此为基础,按照第N条第2节所确定的程序,考虑本条约所引入的合作政策和形式在何种程度上需要修改,以确保共同体机制和机构的有效性。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节选(1992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至70年代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背景及欧盟的目标。
2021-10-0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0年(戴高乐)邀请了苏联领袖赫鲁晓夫访法,初步改善了两国的关系。1966年戴高乐访问苏联………这……在冷战期间被西方那些僵硬的意识形态分子视为对所谓的大西洋联盟的背叛。戴高乐以对东方外交的突破加强了法国对美抗争的资本,可以说,作为一个中等强国,法国最大限度地在两个超级大国的矛盾中争取到了外交活动空间,起到了“拿二等票,坐头等舱”的效果。

——《二战后戴高乐主义的外交战略》

材料二   戴高乐将军警告他的后人“永远不要把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时,不会预料到有一天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版图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不过戴高乐可以感到欣慰的是,他毕生所追求的法国复兴,通过将“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实现了,他的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

——《欧洲由对抗到统一亚洲为何做不到》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戴高乐对“大西洋联盟背叛”的实质。这种“背叛”给法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国民是如何“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的。
2021-10-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8年,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总方针“第一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第二环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它英联邦自治领在内及美国在其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一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大环同时并存,一旦它们连结在一起,就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或联合的力量足以推翻它们,或敢于向它们挑战……我们是在这三环中的每-环里都具有重要地位的唯-国家。事实上我们正处在三环间的连接点上。无论是单个还是集体,我从来不认为英国或者英联邦应该成为联合的欧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从不支持这种想法。

——摘自《丘吉尔演说集》

材料二   欧洲经济共同体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经济上蓬勃发展,政治上权威和影响也随之增强。到20世纪60年代,英美“特殊关系“不再那么特殊,美国与西欧的接触更加频繁。美国对欧洲政策进行了有限的调整,美国强调自身的领导地位,并提出“大西洋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治和外交利益向欧洲转移。

20世纪5060年代欧洲经济统计》

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出口贸易增长率(19511961
欧洲共同体六国英国英国对欧洲共同体英国对英联邦
4%2.3%9.2%→15.4%50%→32%

——摘自(20世纪60年代英国外交政策转变及启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三环外交”方针产生的背景并归纳其思想核心。
(2)与二战后初期相比,材料二中英国外交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10 . 近代国家关系,大多经历了从对立到对话、从冲突到合作的逐渐推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不仅进行军事战,而且进行经济战,双方的关税战争由来已久,督政府已禁止与英国贸易。1806年,英国不准船只进入自布列斯特至易北河的海岸,……拿破仑签署柏林敕令。用拿破仑自己的话说,他要“用陆上的力量征服海洋”,希望借此引起英国的经济危机及其社会与政治骚乱,迫使英国求和。

为了得到殖民地产品和英国的工业品,不少国家和地方当局默许或宽容破坏封锁的走私贸易,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手段之巧妙使封锁一度几乎形同虚设。从波罗的海、北海到地中海的各港口到处都布满了走私网点。连法国的商人也秘密来到此地购买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和殖民地产品。

——据张芝联《法国通史》及黄振、刘仕超《“大陆封锁”与拿破仑帝国的覆灭》等改编

材料二 第二帝国(1852-1870年)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法国对外贸易的进步颇为可观。主要出口工业品、丝织品、呢绒、棉织品、葡萄酒、小麦等,进口的则主要为原料、煤、纺织品。英国、美国、比利时、意大利是它的重要贸易伙伴,1852年到1870年间,总出口额增加了近两倍。……1855年与1867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是当时举世瞩目的事件,数千厂家参加展出,陈列产品达数万件,大大促进了商品交易和技术交流。

——摘引自张芝联《法国通史》

材料三 20多年来,法兰西一直是欧洲统一思想的捍卫者,它总是以和平效劳为主要目标,当欧洲没有得到统一时,我们便遭战争之苦。欧洲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统一的,必须进行具体的,首先是通过确实的团结工作来实现。着手进行这项工作时,首先要考虑到法国和德国。从这个立场出发,法国政府建议立即在一个有限的、但有决定性的方面开始行动,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煤钢生产的联合经营将保证欧洲联邦共同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发展,还可改变这个地区长期从事武器制造使它自己不断成为牺牲品这一命运。

——摘编自(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发表的声明(即“舒曼计划”)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拿破仑“用陆上的力量征服海洋”的经济政策及内涵,概括这一政策“几乎一度形同虚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贸易政策和电信技术角度概述第二帝国时期“法国对外贸易的进步颇为可观”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法国“遭战争之苦”的突出表现及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所在,并阐述欧洲国家成立“高级联营机构”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