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尽管经济全球化对第三世界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等无疑有正面效应,但从第三世界的角度看,东欧剧变后资本主义全球化在理论和实践上最轰轰烈烈的近10年间,实质上是对第三世界重新殖民化的过程。该学者意在说明(     
A.第三世界成为重要力量B.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C.冷战思维意识依然存在D.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
2023·河南·模拟预测
2 . 如表所示为2001~2006年新兴经济体参与的重大经贸谈判及其表现。这些谈判反映出这一时期(     
时间事件新兴经济体的主要表现
2001年11月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新兴经济体着力推动“发展议题”谈判
2003年9月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新兴经济体反对发达成员的农业补贴以及市场保护
2006年7月六方部长会议巴西、印度坚持立场,与发达国家互不让步
A.新兴经济体主导了世界贸易规则制定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冲突加大
C.经济全球化进程受到发达国家的阻碍D.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参与能力有所提升
2023-08-30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
3 . 2022年2月以来,俄乌冲突给世界带来极不稳定性,它导致了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加据了生态、气候、环境等许多全球性的问题。材料(     
A.说明全球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B.表明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C.客观上要求增强人类共同治理全球意识D.体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尖锐
2023-04-27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四大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以后,在金融体系上,出现了以布雷顿森林协议为主的国际经济秩序。20世纪六七十年代,缘于欧洲货币市场的出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石油价格的冲击,全球范围的金融交易量迅速上升。在1974—1976年间,大约500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中流动。全球金融的一体化便利了资本流动,但是也给参与其中的国家带来了金融风险。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大数量、多种类的产品交易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即时完成,使得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衍生产品越来越多。资本的大量流动以及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创新,使得一个国家控制本国金融风险的难度加大。

二战后金融全球化的历史形态

广度基础设施制度化分层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共产主义国家被排除在国际货币体系之外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有些国际管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国际金融;跨国银行重新出现美元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储备货币控制着国际交易按规定对工业化国家影响较低;对信用限制的发展中国家有极大影响
现代金融体系真正地、普遍地参与国际金融和货币秩序发达的通信和计算机技术为高水平的交易和私人金融基础设施提供基础通过国际清算银行和其他国际协议实行广泛的管制;跨国银行业不断发展私人金融集中在伦敦、纽约和东京利率由全球市场决定,金融政策受其影响,对于经济体内所有集团都有重大影响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编著《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金融的整体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二战后金融全球化进行历史解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对2009——2019十年间世界各国政府新出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和贸易自由化措施项目数量统计的结果。据此可知(     
A.贸易保护主义得到各国大力推进B.贸易自由化政策逐渐被各国抛弃
C.政治多极化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D.经济全球化遭遇阶段减弱的波折
6 . 1970年,世界各国出口总额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11.4%,1980年增加到14.1%,1990年为16.2%,2000年则超过20%。中东石油输出国主要靠石油出口,某些欧盟国家外贸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建立B.国际贸易走向体系化
C.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D.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2023-02-08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位学者在总结19世纪至20世纪的人类历史时,使用了如下标题:

国际权势构造的极化趋势出现、新兴强国的急剧崛起和列强相对实力位置的大幅变动。


根据材料,结合19世纪至20世纪的人类历史,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图一、图二分别为1965年、1995年世界贸易中国家或地区所占份额的示意图。能合理解释图一到图二变化的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B.世贸组织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C.亚洲经济地位日益重要D.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发生改变
9 . 仔细观察下列一组历史图片,回答问题

(1)图1是世贸组织总部大楼,这一组织与经济全球化存在怎样的关系?
(2)图2所示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怎样才能根本消除这种现象?
2022-11-1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0-2021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苏联的目标是具体的,即占领领土。美国所追求的目标则是抽象目标或环境目标,它关心的是世界政治大环境。战后英美法苏对于欧洲的分区管制形成的“四大警察”理念是一种追求“双赢”的理念。而根据囚徒困境模型分析,安全感是达到“双赢”结果的基本要求。而战后美苏之间安全感从未存在过;不光是因为两极格局、东欧真空,更根本的是因为战后形成的两极力量不均衡,又不足以使一方完全支配另一方,因此弱的一方必然奋起而追之,而这又会导致强的一方产生更强的戒心。苏联作为极权主义国家,对美国天生就有戒心,因为其要控制信息的输入来维持政权的稳定。”所以,罗斯福的大国合作之梦从来就没有实现过,美苏最终还是从合作走向了对抗。

——摘编自袁茵《论冷战的起源——虚假均势、集权主义政体与冷战的爆发》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出现众多问题,如资本的配置正在向那些具有资本垄断权利的国家集中;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之间内部贫富失衡问题严重;一些国家主张的所谓民主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民主意义,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动乱;全球面临的生态平衡挑战非常严重等。随着美国霸权在国际体系中不断衰退和新兴经济体的陆续崛起,全球治理由霸权时代的垂直结构逐渐趋于扁平,一元化治理由于国际权力的不断分散开始走向多元的全球治理模式。

——摘编自刘长喜、毛博《全球治理之殇与中国方案》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冷战格局下中国外交新思维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当前全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指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2022-10-26更新 | 337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