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罗马法学家将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公法是关于罗马国家的法律,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如果说国家的公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那么私法本质上只是确认单个人之间的、现存的且在一定情况下是正常的经济关系。在今天这个大工业和铁路的时代,人们可以把旧的封建法权形式的很大一部分保存下来,并且赋予这种形式以资产阶级的内容,甚至直接给封建的法律名词加上资产阶级的解释;人们也可以将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罗马法,以及它对简单商品所有者的一切本质的法律关系(如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奖约、债务等)所作出的无比明确的规定作为基础,在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创造像法兰西法典(《法国民法典》)这样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

——摘编自【德】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材料二   “长臂管辖”原是美国的一个司法概念,主要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义上来说,“长臂管辖”是指美国将国内法规的触角延伸到境外,管辖境外实体的做法。对于美国而言,其实施“长臂管辖”的“权力”并非来自联合国或国际法授权。19937月底,美国以“向伊朗运送化学武器原料”为借口,对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广州分公司的集装箱货轮“银河号”进行登船检查。然而,检查没有取得任何结果,“银河号”货轮却被迫中断正常航运一个多月。

20178月,美国贸易代表依据其国内法启动了针对中国的“301调查”,有法学专家指出:调查本身“不存在违反国际法的问题”,但基于调查的单边制裁措施却违反了其在WTO框架协定内的义务,也违反了一般国际法。

——摘编自王震《对新形势下美国对华“长臂管辖”政策的再认识》


(1)指出近代西方国家私法发展的两条主要途径及历史意义,
(2)分析美国“长臂管辖”政策形成的背景,并简要评述这一政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50年前,在东西方冷战正酣的大背景下,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做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在中法之间同时也在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

——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3月27日

材料二   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做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三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出席“第六届中美危机规避与合作对话开幕式时,就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发表主旨演讲。他谈到,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美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提出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为核心),确立了双方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当今世界,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再是“零和”关系。19世纪的方法解决不了 21世纪的问题。构建21世纪的国际秩序,不能紧抱冷战遗产和思维不放,否则就是在制造而非清除障碍。新的形势呼唤新的国际关系模式……中美两国在国际安全、防扩散、反恐、朝鲜半岛局势、伊朗核、全球经济治理、气候变化、跨国犯罪、疾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广泛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人民网华盛顿2014年4月10日电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法建交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面对的新形势、新挑战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19世纪的方法解决不了 21世纪的问题”?
2020-07-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示意图”   

(1)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出现怎样的特征?以此为前提,美国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确保它的霸权地位?
(2)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不断下滑的国际因素是什么?为此,进入80年代后美国在经济方面的内外政策有何调整?上述材料和问题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比较(公元400—1998年,横坐标为年代,纵坐标为参照1990年美元的估算值)

(3)分析19世纪西欧和中国人均GDP曲线各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西欧产生这种变化的内部因素有哪些?中国产生这种变化的外部原因是什么?
(4)1950年至1998年之间,中国的人均GDP曲线在经历了一次较大的波折后,再次呈现出持续、快速上升的趋势。产生这一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17-09-2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中学2017-2018学年秋季上学期高二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886年,美国销售了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乐。1927年可口可乐传入中国,译名为“蝌蝌啃蜡”。由于销量不佳,1928年更名为“可口可乐”,由此销量大增。如今,作为国际知名的品牌饮料,它拥有当今48%的市场占有率,全世界每一秒种约有10450人享用它。这表明
A.商品名称决定商品销售
B.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向
C.美国已完全取得世界经济的支配地位
D.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毫无出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9.11”事件标志着后冷战时代的终结,随之终结的还有民主和资本主义的全球传播,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将把世界带进更一体化、更同质化、更加和平的环境。世界已经进入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地缘政治要素将在全球化的经济空间重新发挥作用,表现出更加的不平坦,潜在的危险更多……这里所说的潜在的危险有
①经济、技术的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影响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②全球化已经成为构建国际体系的唯一逻辑
③传统地缘政治的回归,加剧了国际紧张关系
④地区冲突不断升级,世界处在战争的危险之中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的强起进程始于15世纪,这一进程大大地加快在18世纪末期: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它发生在19世纪行将结束之际;目前世界正经历着第三次权力大转移,这次转移可以称之为“他者的崛起”。一个真正的全球秩序诞生了。

——据法里德・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权力转移与国际秩序”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20世纪90年代,德国因为翻修柏林国会大厦启用外来劳动力,导致国内工人暴动;在西班牙南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居民深受传说中外来者“窃取”本国工作机会的困扰;欧洲高科技产业工人心酸地称自己被“班加罗尔(印度的高科技中心)化了”。上述材料反映了
A.世界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平衡
B.全球化时代国家间休戚相关
C.经济全球化激化了国际矛盾
D.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工作职位。”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全球化使美国的劳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B.全球化造成全球就业秩序出现混乱局面
C.全球性就业统筹协调机构已经建立起来
D.全球化使各国劳工就业面临着激烈竞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8年美国出口贸易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3,到1972年,下降到13.7%,而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占33.7%。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美国认为欧共体是实行贸易歧视政策。双方在“关贸总协定”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的水平,以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中国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关税总水平逐年降低,2002年至2005年,中国共进行了4次较大幅度的降税,关税总水平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从15.3%降至9.9%,降幅高达35%,这一期间中国大部分产品的降税承诺已履行完毕。此后,中国按入世承诺需降税的税目数大为减少。2008年,中国关税总水平降至9.8%。

——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美两国大幅度降低关税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大幅度降低关税的不同点。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到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包括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②两极格局的瓦解
③国际分工加深了各国之间的依赖
④跨国公司的推动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